公元383年,东晋谢玄率八万军队在淝水击败前秦苻坚近百万大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这不仅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而且被后世史家认为是决定中华文明能否生存和延续发展的关键性战役。然而,美国加州大学东亚史教授迈克尔·罗杰斯(Michael C.Rogers)对这场重要战役表示了怀疑,认为它不过是《晋书》编纂者们的杜撰。他在《苻坚载记:正史的一个案例》一书中,用后现代的视角和方法,对于《晋书·苻坚载记》的史料、论史方法、史家动机,前秦历史人物苻生、苻坚等在隋唐历史中的原型,淝水之战的塑造及其动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构。《河北学刊》2004年1月号刊登孙卫国的文章,介绍了罗杰斯的观点和方法,认为其方法和思路令人耳目一新,但其结论却是荒谬令人难以置信。
罗杰斯认为,房玄龄等人受命编纂《晋书》,由于他们是朝中重臣,所以,是否撰述真实的历史并非他们所关心的,而借助修史劝谏却成为他们的用意所在。而且,在魏征去世后,朝臣中就再没有这样的直言敢谏之士了,而唐太宗的骄横之心日盛,《晋书》的纂修恰在此后。因此,《苻坚载记》运用虚构、想象、比附等手法,将唐太宗时期的历史折射到前秦去,用苻生比附李建成和李元吉,用苻坚比附李世民,以苻坚发动政变赶苻生下台来影射李氏兄弟的“玄武门之变”,用曲笔来展现唐初的真实概貌。而淝水之战的神话,不过是借用了公元383年刘牢之与前秦的一次战争,加上隋朝征讨高句丽失败的萨水之战情节,刻意编造出来的。罗杰斯把苻坚帝国的兴盛看成是唐初太宗时期历史的反映,而把淝水之战及苻坚的败亡又视为隋炀帝的影子。由于隋炀帝征高丽的失败,初唐史家把隋炀帝作为苻坚的又一个原型进行塑造,以此来谏阻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而塑造东晋胜利,是肯定东晋的正统性,也是为了满足初唐历史学家的心理上的需求。
文汇读书周报网站 2004年4月1日
上一篇:谁是黄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