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著评介

谁是黄嘉略?

来源:中国网作者:周振鹤2009/09/09

    黄嘉略这个名字相信对任何人来说差不多都是陌生的。但却有位学者能对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连续关注二十年,使他从一个影影绰绰的模糊形象,逐渐到须眉毕现,最后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站在我们面前,并因此而揭示了一段早期的法国汉学史。这位学者就是许明龙,他刚刚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读完全书,不禁让人佩服他对历史研究的执著。

    从十六世纪后期开始,西方的天主教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到十七十八世纪,来华的传教士已有数百人之多。但倒过来,到欧洲去的中国人却是寥若晨星。整个十七世纪只有三个人,十八世纪初年也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黄日升,嘉略是他的教名。黄嘉略是福建莆田凤山人,经历比较特别。他的祖父曾作过御史,他的父亲黄保罗是一个天主教徒,他自己则成为来莆田传教的法国传教士李斐理的义子,并在七岁的时候就随着李斐理云游浙江福建各地。三年后,李将他转托给另一位法国传教士梁弘仁。在两位传教士手下,黄在汉语、拉丁语与基督教义和中国经典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十六岁时黄离开传教士返回家中,而后又离家出外独自游历五年,二十一岁时才又回到家乡。不久,母亲辞世,黄再度外出,1701年在四川与梁弘仁重遇。这个时候正是康熙皇帝与罗马教廷较劲的当口,康熙皇帝要传教士们遵守利玛窦规矩,也就是不干涉中国人的拜孔与祭祖,否则就将天主教士驱逐出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礼仪之争”。在这一争执中,天主教传教士分成两派,梁弘仁是巴黎外方传教会成员,与大多数耶稣会士立场相反,强烈反对中国天主教徒拜孔与祭祖。1702年,他奉命去罗马处理与礼仪之争有关的事宜,黄嘉略则因为这个机会,随梁弘仁去了欧洲。

    黄在罗马呆了三年,其间受到教皇的接见,并留下一部用中文写的《罗马日记》,这是早期中国人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罗马教廷的实录,本身具有历史价值。随后,黄家略又随梁弘仁到了巴黎,此后一直到1716年去世,他在法国住了十一年之久。在这十一年当中,他娶了一个法国太太,生了一个女儿,用法语写了一部日记,而最重要的是,他与后来成为著名汉学家的法国人弗雷莱及傅尔蒙合作,用法文撰写了《汉语语法》,并编著了《汉语字典》,成就了早期法国汉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此外,他还是将中国小说译成法文的第一人,也是将中国诗歌与音乐介绍给法国的第一人。

    这样一个人物如果不是许明龙长期以来锲而不舍,搜集分散的片断的史料,再加以整理考证拼合,我们是无法看出其本来的面貌的。其实《黄嘉略与法国早期汉学》书后所附的参考书目并非不重要,但多是常见或容易觅到的书。读者要特别注意的是正文中注释里提到的那些档案材料,这才是难得的,花费了作者许多时间与心血找到的史料,黄嘉略的眼睛鼻子就是靠着这些材料一笔一笔画出来的,黄嘉略在早期法国汉学方面的贡献也由这些史料而得以彰显。许明龙先生我不但素昧平生,甚至他的著述除这本书外,我也毫无所知,此前只读过他翻译的一篇法国汉学家戴密微所写的《马伯乐小传》而已。但我感谢他写的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早期汉学史不为人知的生动的具体而微的场面。

    最近几年来,汉学著作的出版如雨后春笋,让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这其中有不少人的功劳,例如大象出版社去年推出的《中国来信》,就让我们不懂捷克文的人得益匪浅。但也有遗憾的地方,一是大而化之的东西较多,雷同的介绍性常识性的书出了不少,而认真的微观的研究较少。二是可靠的资料性质的书太少,虽然有一些原始资料的翻译,但错译漏译的地方却不少。或许许明龙的这本书能在这两方面都起到示范的作用。许明龙在序里谦虚地称他自己是抛材料的。但作为读者来讲,却希望材料抛得越多越好,能让读者受益的正是这些材料而不是大而无当的空论。历史学虽然不是史料学,但如果没有史料我们又如何去重构历史,如何去恢复历史的原貌?

    汉学研究这几年才刚刚蔚为显学,资料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早期汉学牵涉到的欧洲语种特别多,而国人除英法德俄外,对其他语种都不够熟悉,希望长于西、葡、意、捷与拉丁诸语的学者能加入汉学研究中来,翻译数量很大的原始资料,以使历史学者能蒙受其益。即使法、德、俄语的译著也还有精益求精的必要,就以《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一书所利用的法语材料而言,也必须下功夫才能读懂,如果急于求成,只追求著作的数量,那是难以产生媲美此书的学术成果的,这几年出得很粗糙的一些译著便是明鉴。

    汉学研究与其他历史研究一样,也有集中在大人物与大事件上的偏向,就像近代思想史研究大都聚集在康梁章严身上一样,对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的研究也多偏向于耶稣会的罗、利、汤、南等人,对这些人物,谁都可以说上两句,但有时说了跟没说一样。对其他修会如多明我会、方济各会、奥斯丁会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五大卷的西班牙文的多明我会在华传教史,已经出版多年,至今还没有中文译本。而像黄嘉略这样的小人物,像早期汉学这样比较隐晦的历史事实,更是要花大功夫去阐幽烛隐,才能得到充分的揭示,尤其希望有专长的学者去重视去努力,这样整个历史的原貌才可能得以重建,我们对历史进程也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文汇读书周报网站 2004年4月1日

 


tags:欧洲|法国|史学(考古)|近现代中国|黄嘉略
编辑:lix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