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网检索
国际中国学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556项符合 哲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135秒)
从李约瑟与史华兹的作品来看,两人提出的共同议题主要在于老子的“自然”观是否可与西方之科学的自然主义寻获共通性。由此而展开如下的议题:1.道家之“道”,李约瑟认为有如希腊哲学中Heracletus(赫拉克利特)的主宰(logos),史华兹却以为中国思想中不存在化约主义(reductionism)的倾向;2.“自然”的统一性和自发性;3.道家对自然之态度及其科学观察之心理一“静心”,李约瑟......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3 期发表了我的《剑桥大学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文。文章的起因是1991年暑假我作为德国汉堡大学的洪堡学者(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pendiat ), 曾访问过那里。1993年我修订后将拙文寄国内某杂志,未能及时发表(却于1995年6 月重复刊出)。1994年8月回国后,我曾就这个题目做过一次报告。承一些先生鼓励与推荐,拙文略作文字修改后,由《中国史研究......
    一、定义与概况:“汉学”和“中国学”的共同之处是研究对象相同,旧式“汉学”强调用19世纪研究希腊、罗马的文献批评原则解读中国文献,承认中国文化比较独特,不能完全用西方概念理解;“中国学研究”则用西方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概念研究中国,试图象经济上的全球一体化那样整合中国的文献。陈启能提出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二战以后的称为“中国学研究”(《海外中国学发展趋势与......
   内容提要 2004年是中国和法国建交40周年。双方商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中法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十分重视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和维护文化主权。作为东西文化的代表,中法两国主张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进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人民......
 如今,一般的韩国人喜欢说:“蝴蝶梦”、“庖丁解牛”等等。 
  在日本,儒教的朱子学思想首先是在佛教寺庙中出现而且被僧人培育起来的,因此在江户时代,一半的日本朱子学都具有佛学化倾向。 
  要把《庄子》化为西方人能读懂的,能喜爱的经典,这一任务已经不是中国庄学的延伸,是庄学的新的工程。 
  庄子思想是我们消化、吸收异质文化的观念的桥梁、思想的通道。 
......
  钱锺书先生是中西兼通的学术大师,他的著作中有许多先见性的卓识,与西方学术巨子冥契相通,让人惊叹不已。从“解构”的角度来解读钱锺书,不是说钱锺书受到了西方解构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而是我们在钱锺书著作中读出了极为鲜明的解构性特征。西方解构主义将矛头直指西方思想史观念的整体性与同一性,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与语言中心主义,任意涂抹传统的“宏大叙事”,在人......
   一
    全球化时代主权国家的综合国力竞争,表现在“硬国力”与“软国力”两个方面。“硬国力”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与科技实力,“软国力”则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作为“软国力”的国家文化形象,已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指标。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倡创建国家文化形象,不仅要认清当今局势,思考发展策略,还应该清理历史遗产。在现代化历史的跨文化空间中重整中国的文......
       内容提要:本文从以方法论为中心的思想史观角度,讨论本杰明 史华慈学术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作者认为,史华慈不是那种抽象理论的构造者,而是对思想世界有敏锐洞察力的历史学家,因此他的方法论论述带有显著的实践性格。 
    站在一个与自己的传统急剧拉开距离的时代去探讨传统本身,肯定是个十分困难的工作;而对于从事对其它思想传统作跨文化研究的人来说,任务就犹为艰巨。......
内容提要 叔本华的汉学研究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中国人对自然和英雄的崇拜,二是儒释道三学,三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他认为汉学提倡“天人合一”,这与西方宗教“创世”概念迥异。叔本华在分析了朱熹理学的“天人一物”、“尽心知天”的观点后认为,儒释道三学皆属无神论;同时,汉学的这些思想与他的唯意志主义是一致的。 
关键词 叔本华 汉学 中国哲学思想 

    严格来......
    海外对于道教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初期,研究者大部分是来华的传教士。他们大多认为自己信仰的宗教优于其他宗教,对道教持鄙视或敌视的态度,因此往往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论述。近百年来,随着来华学人的增加,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宗教学科的发展,国外不少学者对我国固有的宗教——道教越来越感兴趣。近三四十年里,法国、日本和美国等都涌现了一批研究道教的学者。并且先后举行......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