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炒作“中国崩溃论”
近年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稳步发展。西方许多人对此百思不解,一些仍怀着冷战思维的人士则以各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对中国的发展发表种种奇谈怪论,西方舆论也纷纷加以炒作。最近泛滥一时的“中国统计数字水分论”、“中国崩溃论”就是集中的表现。
“中国威胁论”之后是“中国崩溃论”
这些听上去十分可笑的言论最初是由一篇学术文章引起的。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在2000年发表了《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发生了什么?》一文。他通过研究中国各省市的经济统计资料,发现这些资料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有不相符合之处,因而提出了对中国统计数字的疑问。这篇文章刚发表时,并没有引起美国舆论界的注意。因为当时正是“中国威胁论”大行其道的时候,该理论的基础就是中国实力增长太快,会对世界造成威胁,而要证明“中国威胁论”,就需要肯定甚或夸大中国的统计数字。从这个角度上说,罗斯基是在质疑美国主流媒体当时流行的“中国威胁论”。罗斯基本人对此解释说,他自己只是个学者,不是政治家,他只是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没有“中国威胁论”者想象的那么高。
罗斯基的观点本是学术界的一家之言。这在有“学术自由”的美国大学里是不足为奇的,而且当时他的观点并非主流,所以并没有受到重视。但是,风水轮流转,罗斯基的观点在被忽视一段时间后,最近突然变得身价百倍,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热点。美国的《新闻周刊》、《商业周刊》,英国的《金融时报》、《经济学家》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把他的观点重新炒作起来,其原因是西方舆论此时已经改变了风向。在“中国威胁论”并没有产生某些人预期的效果后,他们突然发现,罗斯基的观点符合他们的期望,即“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虚假的”,“中国的经济即将崩溃”。
在这一背景下,种种怀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文章纷纷出笼。今年1月,美国《中国经济》季刊的主编斯塔德维尔在其出版的《中国梦》一书中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他预言中国将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并警告投资者“不要轻易把亿万美元的投资扔进中国这个无底洞”。4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也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为什么造假账?》的文章,称中国已“被虚浮的数字淹没”,“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名声是建立在纯属虚假的基础上的”。最近,法国的大证券商里昂证券公司发表报告,称中国的债务余额实际上是GDP的1.4倍,为中国政府公布数据的6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控制,最后可能在中国掀起金融危机。该公司甚至声称:“不值得浪费纸张去写那些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家的数字,因为中国各级政府都虚报经济数据,使官方统计数字言过其实。”还有的舆论怀疑中国是否有能力解决工人失业和养老等社会问题。
美籍华人章家敦出书,妄言“中国即将崩溃”
最极端的是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去年7月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章家敦认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已经高到不能维持的地步”。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冲击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将出现逆差,而且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对中国的投资也会减少。其结论是,“与其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还不如说中国正在崩溃”。他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5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之前,而不是之后”。章家敦并不是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也没有深入的研究,他只是根据一些并不完整的数据,经过推理“论证”,得出这些荒唐结论。
大概以前的西方经济学家只是质疑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不真实或出了问题,还没有人提出这样大胆的“结论”,因此“中国即将崩溃”的观点提出后,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美国国会甚至为此专门举行了听证会,许多专家和学者也大谈中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一些人力图使人相信,中国并不如前一段时间宣扬的那么繁荣昌盛,中国正在崩溃。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靠的不是虚假数字
这些荒谬论调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正义人士的批驳。这些谬论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首先是学术上以偏概全的结果。中国一些企业和地方官员虚报统计数字的现象是存在的,中国的国有银行也存在呆坏账,对这点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掩盖,而且正通过体制和法律改革的途径加以解决。但这些问题有多严重?是否会导致中国经济崩溃?需要有客观的数据和准确的分析。知名经济学家任若愚指出,罗斯基的结论过于简单和草率。事实上,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中国统计体系的状况是很清楚的。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许宪春说,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要做到GDP数据的百分之百准确都是不可能的,但中国目前的GDP数据基本反映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靠的是经济发展的支持,而不是虚假的数字。罗斯基因学术上不够严谨,推出了错误的结论。至于有人别有用心地利用他的文章,就已经出了学术问题的范围了。
第二是意识形态上的障碍。在西方一些人的头脑里,冷战胜利证明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正确,任何事情,按照西方意识形态去做才能做好,否则都要失败。但偏偏中国的经济发展不符合这一思维逻辑。当出现了与其思维逻辑不符的客观现实时,他们不去反思这种逻辑是否有问题,而只是认为:事实是错误的,中国的统计数字是虚假的,繁荣是虚假的。他们没有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没有看到中国这样一个有众多人口和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大国,其发展决不是任何模式可以套用的。
第三,霸权主义心态膨胀。苏联解体后,美国的霸权主义心态膨胀。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美国自然容不得任何国家对其霸主地位构成挑战。冷战结束之初,美国曾患上“对手缺乏症”,找不到谁是敌人和挑战者。现在,中国崛起,而且发展潜力难以估量,美国国内的一部分人因而认定中国将是其主要对手。要打败中国,就只有一厢情愿地希望中国自行垮台。
其实,客观的分析家还是能比较准确地看待中国的经济统计数字的。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编写报告时,曾直接采用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90年代初,它也曾对中国官方统计数字产生怀疑,对中国的GDP进行调整,那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完全运用国际通用的方法;到了90年代末,随着中国统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世界银行不再对中国官方的数字进行调整,其出版物上的数据也直接采用了中国政府的统计数字。
具体的数字也许更能说明问题。世界银行最新资料表明,2000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中国GDP是日本的23.1%、德国的57.8%、英国的76.4%、法国的84.0%,已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六位。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2001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告》也对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给予了肯定。报告指出,在许多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其中外资企业表现得最为强劲,去年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高达470亿美元。美国《财富》杂志也报道,它向3000名在中国的外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发出调查,结果有近70%的外国公司表示,将增加对中国的投资。这些人与那些成天盼望中国经济垮台的人,其实来自同一些国家,只不过一个生活在现实之中,一个还沉湎于虚幻的空想里。
《环球时报》 (2002年06月06日第一版)
上一篇:我的私室:《续西行漫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