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走向世界

[转载]群言汇:中国学术如何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74期作者:2012/11/08

学术研究要有本土关怀和世界眼光

  赵旭东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眼下,世界越来越向“地球村”发展,中国学术自然也应该在世界学术舞台上日益占据重要地位。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一直在社会科学本土化的道路上摸索,既走了弯路,也积累了很多关于中国本土社会与文化的经验和思考。这些经验和思考如何能够进入整个世界的学术话语体系中?就人类学而言,我们已经在中国本土的地方社会、周边社会乃至现代世界这三个层次上展开了大量的实地研究。在此基础上,只有中国人的眼光而不是西方人的教条,才能决定我们看待“异”社会与文化的视角。在此意义上,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勇气去走向世界角落里的各个地方社会,而不是将研究仅仅局限于今天意义上的中国疆界。古代的天下中国的观念,不但没有束缚过中国人的世界想象,而且为中国切实影响世界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础;而今天,我们兼具开放的学术努力和中国意识的主体性关怀,这二者之合力更应该造就新时代的中国人类学乃至一般的社会科学。当然,中国学术真正走向世界,并非有单一的模式可以追寻。我们需要的恰恰是在不同模式中展开学术竞争,而不是把所有学人和所有学术资源都塞进一条早已拥挤不堪的学术研究的高速公路上去,否则只能造成不断地塞车和追尾,最后,通向世界前沿的期望之路反而会变得越来越遥远。


  边疆研究有世界性意义

  周智生

  (云南师范大学科研处)

  中国边疆问题研究,因其焦点主要集中于民族问题、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边疆稳定与开发开放、多元文化的兼容并存、多民族包容共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发展等世界性热点问题,所以易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原创性学术话语体系,也易于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提供丰厚的学术沃野,要给予应有的重视。我们应该鼓励相关学者走出去,参与海外高层次学术交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本土经历的高层次边疆问题研究专家;制定中国边疆问题精品丛书外译交流推介计划,认真遴选百年来中国边疆问题研究的精品著说,精心组织翻译,尽快推向海外;支持有条件的边疆地区高校或科研机构与海外著名相关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边疆问题研究的学术水平。我相信,中国边疆问题研究参与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行程,不仅对中国学术繁荣发展是个促进,也能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并进而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条源竞流 元思原构

  成祖明

  (南京大学历史系)

  中国学术要走向世界,笔者认为,首先是“预流”(陈寅恪语),也就是不能闭门造车,面对当今国际学术潮流,必须敞开胸襟,认真迎对,参与其中。不仅如此,更要“条源竞流”。所谓条源,就是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基础上,整理其学术脉络,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掌握其学术理论自身逻辑演进的理路;所谓竞流,就是在掌握其理路的基础上,或推动其潮流,或在其忽略的或断裂的空白处另辟蹊径,另开其流,或正本清源,去蔽澄明,从起点或中途重塑其流,以达至与西方学术争相竞流。

  我们要实现中国学术独立性的突破,引领世界学术潮流,还需要有“元思原构”的自觉。所谓元思,一是对思维的思维,它要求我们自觉地对学术从起点的自明性到过程的科学性进行不断的反思检视;二是指精深的沉思,只有精深沉思,学术才会有真正的突破。“元思原构”就是要求我们一旦发现新的学术起点或已有学术起点性的问题,就不惧艰难,沉思精进,进行原创性的探索和理论建构。如是,中国学术就会实现独立性的突破,或对世界学术某一领域实现哥白尼式的革命性转向。这样中国学术不仅将走向世界,在可预见的不久将来必超越和引领世界学术潮流。

  

责任编辑:哲思

tags:当代中国|文化交流
编辑:hep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