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越南的中國研究機構中,最主要的毫無疑問是越南社會科學院的中國研究院,本文內容介紹越南中國研究受到與大國關係牽制的歷史脈絡,以及中國研究院前身中國研究中心成立以降的組織與工作執掌,首先對中國研究中心成立之前的中國研究機構情況進行概述,接著說明中國研究中心成立的原因所在,最後簡介該研究中心/院的組織與活動。
依據1993年9月13日的第446號政府總理決定,越南社會科學院中國研究院的前身中國研究中心得以成立。該研究中心具有研究中國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基本職能,旨在提供黨與國家政策制定的科學依據,同時培養中國學知識,並服務對中國學領域有了解需求的讀者,藉此增強越、中兩國學者與人民互相了解程度[1]。
1993年之前的中國研究機構
倘若依照前中國研究院院長阮輝貴學者的了解,越南中國研究存在已久,這是由於越南附屬於中國一千年,因此從古代就開始對中國進行研究。[2]在西元第十世紀,當越南獨立以後,仍繼續在文學、哲學、軍事與藝術諸多方面對中國進行研究。據阮貴輝所稱,就是由於了解中國,因此當時方可從中國統治下解放出來。西方國家遲在兩百年前才開始對中國進行研究,但他們的研究方法堪稱科學,倘若將中國當成一門科學領域的話,越南則是近在二十世紀初才算開始對中國進行帶有科學性的研究。此時研究著作主要是出自胡志明,包括他以阮愛國之名(即胡志明)的全集裡面,已經很多有關中國農民的調查,也涉及中國社會等等。胡志明之後才有越南的研究專家學者開始對中國進行帶有科學性的研究。就中國研究的歷史脈絡而言,可以分粗成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古代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這個漫長歷史中,中國研究主要是一般所謂的漢學研究,可分成兩個小階段︰包括前一千年期間附屬於中國時的漢學研究,以及西元938年解放獨立後一千年的漢學研究。
第二階段是從二十世紀上半葉到越南獨立(1945年),這個階段的中國研究處於沒落狀態,因為西方(指法國)殖民統治的進入,伴隨殖民宗主國的建立,宗主國的文化以及科學隨之進入越南本土。在文學方面是法國文學,科技方面是西方科學技術,正是在二十世紀初,大部分年輕人開始接觸西方的文化以及教育,也包括法語以及法國的民主思想與科學技術的接受。宗主國更在印度支那半島開設學校講授西方知識,以便培養一批服務於宗主國政權下的本地人。因此所有封建制度與科舉制度均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考試方式。由於如此,當時幾乎沒有人繼續對中國進行研究。不過,當法國入侵時,有一部分人仍然不學西方文化,只忠誠於漢學,另一部分人就完全放棄漢字及其知識,就讀西方文化,但亦有一部分人既接受西方文化與知識,又熱忱於東方哲學以及文化的傳承。二十世紀初越南的一位諷刺詩人秀唱這樣寫道:漢字現今一分錢亦不值得,以前科舉制度的狀元以及探花均無所事事,這樣下去不如就讀法語做翻譯,晚上就可喝香檳,早上就有牛奶喝。反映出在這時候越南的中國研究似乎無地用武,亦沒人歡迎與接受。倘若在之前,熟悉漢字以及掌握中國文化歷史各方面的人,甚至可以當官賺很多錢,不過,現在不僅無法賺錢,且整天無所事事。
有一部分年輕人精通西方學,同時亦精通東方文化並重視東方文化與哲學。後來這一批人均成為政治中的領導者以及愛國主義者,胡志明(主席),燈太梅(教授),黃春漢(教授),高春輝(教授)等等,均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出生,他們無不同時精通西方與東方文化。據阮輝貴教授的解釋,這些人接受西方文化因為想追隨民主以及科學技術,同時他們之所以對東方哲學與文化還那麼熱忱,是因為他們從東方哲學與文化裡面可以找回民族精神,愛國精神以及高尚精神。後來因為這種愛國精神促使他們支持革命,贏取獨立。
第三階段是從「新中國」以及新越南成立之後(1950年)至今,其中又可再細分成三個小階段。第一小階段從1950到1975年越南開始對中國進行諸多研究,各研究院都設有中國研究部門,例如歷史研究院設有世界研究室,其中有一部分研究中國歷史;文學院有世界文學研究小組,其中中國文學研究占主導地位;黨校以及政治學校亦有毛澤東思想研究小組;軍事方面有對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以及林彪思想戰略的成果;而後在1955,1956年開設俄語與漢語中專校,再接下來又開始要求各高中學校主要學習中文與俄文。教科書資料大部分從中國書籍裡翻譯出來。當時的優異知識分子均赴俄國或中國留學,中國的一切均被越南視為極好的典範,並努力學習之。
第二小階段是從1975年到1990年,中國研究似乎進入停止的階段,各研究院各學者幾乎沒有人在研究中國。多數在學校講課時會迴避提到中國,或只是稍微提一些。因為之前越南將中國當成友好兄弟國,同樣由共產黨領導;不過,進入這個階段後,中國是敵是我,算不算是共產黨的國家,越南似乎變成完全不了解。當時阮輝貴在國家大學講課,他回憶說,在這個階段沒有任何大學畢業論文寫有關中國方面的知識。凡設有中文系的大學均廢除該系。研究專家為了發表著作以及對海外專家進行交流,但處於這樣一種狀況的越南中國研究專家就無法寫,因為所寫的著作亦不可以發表,又無法同海外中國學者進行交流。因此,當時的中國研究專家均一律改行,從事別的領域。阮輝貴坦白道︰
當時有很多朋友同我一樣從中國留學回來,他們所學的中國哲學或者中國文學,而因為這樣的狀況,他們就放棄中國哲學而去研究馬克思哲學,放棄中國文學反而去研究蘇聯或法國文學,因為出發於實際情況,這些學者這樣做才能有機會赴國外進修,或有機會與在蘇聯或法國的學者交流,從而實現自己的生涯成長。[3]
越南與中國幾乎整整15年乎沒有任何交往,中國的資料與文章一概買不到,沒有任何學者交流機會,又不可以講中文。當時確實保有一些單位對中國進行非常仔細的研究如軍事、外交或安全等領域,不過那時中國研究明顯帶有衝突的色彩。
第三小階段是從1990年至今,進入鼎盛的時期,中國研究以及漢語教學不但得以恢復,並很快地發展起來。包括黨校、外語大學以及國家大學在內,各學校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題目寫有關中國者占比例最高。各個領域分科像文學研、歷史、哲學、宗教、民族等研究院,有關中國研究的部分得以紛紛恢復發展。伴隨而來就在1993年成立今中國研究院前身的中國研究中心。之所以一旦政治關係解凍,與中國有關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能這麼快地恢復發展,是因為越中兩國有許多相同點。質言之,想了解越南歷史必須了解中國歷史。文學亦復如此,即要了解漢喃字必須掌握好漢字。在軍事方面,研究武器或軍事戰略者必須先從孫子兵法入門。哲學方面更是這樣,故不了解孔教(中國儒教)就無法了解越南儒教。
其次,當代越南與中國經歷過雷同的歷史脈絡,越南學界咸信,越南從民主到民族的革命之後走向社會主義,而中國從民族到民主革命而後走向社會主義。他們起初均採取蘇聯經濟模型即計劃經濟,而後都又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因此研究當代中國對越南有幫助。固然越南並不是完全向中國學習,而是同一個背景,同樣的道路,顯然將來走的路也會相似。就如兩個病人有同樣的病,因此醫生下的藥會同樣,不過還要根據每個病人的體質而下,因而並不是完全一樣。[4]
由於越南同時與中國還存在諸如歷史認同問題、領海問題以及一些國際關係上的問題等,因此亦促成研究需要。最後中國是超級大國,已經成為區域強國,逐步成為世界強國,就此越南亦有必要研究它,就像越南必須研究美國與日本。研究中國際是為了幫助越南解決問題,也是為了與它競爭。
1993年之後的中國研究機構
中國研究中心成立之前,中國研究領域沒有一個統一的機構專門研究中國,各種中國研究資料與報告分別來自於其他研究機構或大學某某系,研究者來自在職或已經退休的某人,而不是完整的、統一的、正式的研究機構。這時中國文化研究散在人文社會科學院下屬的漢喃研究院、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院、世界經濟學院,以及一部分來自於各種大學的不同系而隸屬於如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師範大學、外語大學與經濟大學。除此之外,若干其他專業研究機構也有一部份研究中國。[5]不過,兩國關係正常化方過兩年,越南政府就決定成立中國研究中心。該舉動的意義何在?為何必須成立這樣一個機構呢?是否與大國衝突的陰影還沒擺脫,越南想研究中國從而了解以避免再次爆發戰爭?
[1] 作者闕,《中國研究中心十年建設與發展》,(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頁65。
[2] 阮輝貴訪談,阮懷秋2007.07.26(河內),見http://politics.soc.ntu.edu.tw/RAEC/act/vietnam_01.doc (2007.11.29登錄)。
[3] 阮輝貴訪談。
[4] 阮輝貴訪談。
[5] 阮維貴,〈鐙太梅與中國學問題〉,《中國研究期刊》1995,期一,頁7。
(全文浏览请下载附件)
上一篇:轉型中的新加坡中國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