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网检索
国际中国学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115项符合 社会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1.245秒)
2012-9-13 14:13:52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 2012年第6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令海外中国研究者瞩目,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利益多元化推动着中国的政治发展。其中,利益多元化带来的政治参与动机和欲望是否被有效地吸收,海外学者如何看待该问题,如何认识我国政治参与的现状?是进步,还是踏步不前,亦或倒退?本文主要以美、日及欧洲有关国家的学者......
    一、20世纪中国美术的“西化”、“反西化”潮流
    自16世纪起始,中国社会剧烈变动,传统社会垂老僵化的肌体酝酿变革勃勃生机。西方文化传入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在内因和外因结合力量推动下的社会变革进程至20世纪仍然继续,规模和速度超过了前代。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诸多领域波澜壮阔的变革,构成百年中国社会璀璨绚丽的历史图景。
  ......
    内容提要 晚清西方传教士继承了明清之际传教士学者的传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面临的社会问题,更新了西方自马可波罗、利玛窦以来关于中国的知识,在正负两个方面促进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也为中国人认识自身社会提供了某种参照。一批对中国文化有较多了解的传教士,有些成为近代西方汉学的开创者,有些成为在华传教运动的头面人物,更多的成为教会教育事......
  周:一个人的学术生涯,往往是大学本科时代开始的。你自己曾说,你对经济变化、 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等问题的兴趣可以追溯至大学时代与查理·蒂里(Charles Tilly) 教授的一段学缘。先问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您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读的本科?
  王:我是1967年开始在密歇根大学上本科的,1971年毕业后直接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本科的时候,我读的是经济学。但除了......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作者简介】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北京100872

  【内容提要】“东亚”概念的形成是与西方现代历史的自身演变及其对东方的殖民化过程密切相关的“现代性事件”,这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都已被提及。但要理解“东亚”认同的基础及其历史内在性,仅仅将概念本身置于西方普......
     清末的最后10年,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10年里,清政府面对外力的压迫和国内要求变革的形势,为继续维护其统治,自1901年开始,在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有关这段历史,国内外的学者已做了不少的研究。但遗憾的是,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研究清末新政的中外学者之间并没有进行很好的交流和沟通。有鉴于此,笔者就所阅......
《宫崎市定说水浒——虚构的好汉与掩藏的历史》,[日]宫崎市定著,赵翻、杨晓钟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19.80元
  宫崎市定(1901—1995)是日本颇负盛名的东洋史学家,也是战后日本“京都学派”的第二代巨匠。其著作《宫崎市定全集》共25卷,几乎包括汉学全部领域,从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权力关系、政府组织各方面对汉文化......

    尊敬的汝信理事长,同志们,朋友们:
    首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增大,我们注意到,有关中国学的研究近年已在国外学术界成为热点。
    国外对中国的研究过去称为汉学研究。原来主要侧重于对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和考古等人文学科的研究,而目前的国外中国学研究,已经有了更广......
  论    文 
一、总论 
试论中国前近代社会的基本结构 
中国的梦想与近现代 
中国历史对20世纪的意义 
第二次币原外交时期中国的国号称呼问题——“从支那共和国”到“中华民国” 
伟大的他者:近代日本的中国像 
20世纪初中国的“黄帝”热——排满·肖像·西方起源说 
是“民族—国家”还是&ld......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情节虽有些荒诞,却不失正题戏说:文庙中的孔子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场欢迎远道而来的马克思——这句话早已成为中国文化包容性的隐喻;经过交谈,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