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著评介

力量的再平衡

来源:中国网作者:维克托·马利特2009/09/11

      英国《金融时报》4月5日文章:力量的再平衡

    《下一个美国的世纪》和《对手》是两本关于亚洲再度崛起的书,它们表达了西方对亚洲的观察和自省。有关亚洲是否会再次主导全球经济———就像在英国18世纪爆发工业革命和美国崛起之前的2000年里那样———的争论已经平息了。21世纪将成为亚洲在经济上重返鹤立鸡群地位的时代。

    亚洲变得越来越强大

    亚洲的崛起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先是日本,然后是中国,现在是印度。亚洲的发展始于东北亚,然后向西向南延伸,遍及半数的世界人口,现在已经开始依靠自身的成就朝前迈进了。

    成果是令人惊叹的,尤其在中国。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基本上每七年就会翻一番。那里每年新建的发电站足以满足全英国的电力需求。中国已经把航天员送上太空。

    亚洲正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强大,但它因而会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吗?早先一批非虚构类图书连珠炮似地分析了亚洲经济复兴带来的商机。最近这股书潮的作者们则带着或多或少的担心发问道,亚洲的崛起对世界其他地方将意味着什么。将会促进还是危及全球安全?亚洲可能把经济实力转变成军事实力吗?

    美国如何同时保持繁荣

    在克林顿执政时期,尼娜·哈奇吉安和莫娜·萨特芬曾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一间从扫帚间改造来的办公室里工作过很长时间。两人以一种赤裸裸的美国式(和克林顿民主党式)观点探讨了亚洲崛起所带来的挑战。《下一个美国的世纪:美国怎样才能在其他大国崛起的同时保持繁荣》向美国读者群介绍了“轴心大国”———中国、欧洲、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崛起,并且深情地论述说,美国应当采取“战略合作”政策,而不应与这些新的大国搞对抗。非美国人也许觉得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哈奇吉安和萨特芬曾胆战心惊地目睹了布什总统混乱的外交政策。她们想避免在下届政府上台后出现贸易保护主义与排华活动回潮的情况。

    “亚洲是个危险的地方”

    曾在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担任编辑的比尔·埃莫特比其他作者略胜一筹。诚然,他写道:“亚洲是个危险的地方。”然而,威胁并不在于亚洲会对抗西方,而是三个亚洲大国———日本、中国和印度———会彼此对抗。他并没有给出大量新事实,但《对手:中国、印度与日本之间的权力角斗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十年》的精彩之处在于,本书对经济和历史分析得很透彻,论点很有力。

    埃莫特认为,亚洲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融合将成为“21世纪唯一最大规模、最具成效的经济发展事件”。但他指出,世界经济之所以在过去几年里增长强劲,主要是因为政治动荡的集中区域(比如中东)远离大国所在区域,远离增长、贸易和投资强劲的主要地区。如果中国、印度和日本相互争夺影响力,上述状况就可能发生变化。印度一位高官对他说:“你必须清楚一点:我们两国(印度和中国)都认为未来是属于自己的。我们两国不可能都好。”(正如埃莫特所述的那样,)这种观点不一定是对的,但这确实暗示了竞争的来临。

    哈奇吉安和萨特芬同样暗示了亚洲内讧的危险,认为内讧可能被外部力量所利用;书中引述一位亚洲问题专家的话说,印度担心出现“美国为与中国作战而用尽最后一个印度人”的情形。埃莫特并没有从一个明显偏西方或偏亚洲的角度来切入这一问题,基本中立的立场为他赢得了数个优势。他深入研究了发展中的美印关系,回顾了美中两国上世纪70年代的关系缓和史,把布什总统认清印度的重要性称作是布什的“理查德·尼克松时刻”。他高度评价了常常被低估的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性,质疑将东亚的成功归功于“亚洲价值”的想法;毕竟这一成功目前正对非儒家文化区产生深远影响。

    全球化是乐观的依据

    关于亚洲崛起的书籍中充斥着谨慎乐观的思想。赞同这一思想的理由之一是,“全球化”现在成了日常的现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全球化适用于文化和政治领域,但其根源是经济。虽然美国国内强烈声讨从中国进口的危险玩具,但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却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中国已经控制了制造商供应链上的许多环节。当美国人去年得知美国境内因安全缺陷被召回的大部分玩具都产自中国时,国内照常响起了针对中国安全标准的抗议之声,但如果考虑到60%的世界玩具和近九成的美国进口玩具都是中国制造的,那么美国去年的事情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事实上,中国玩具通常比其他出口国的产品更为安全,而且事实证明许多产品缺陷是美国设计者的责任。

    甚至连恐怖主义和疾病传播———哈奇吉安和萨特芬称之为“全球化结出的烂果子”———也迫使各大国承认相互间的共同利益,并开展合作。对于大国崛起后挑战美国的状况,两位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法是让美国不要搞对抗,而是提高自身力量,因为“那是我们的新世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作者简介:《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

   文章来源: 新华网

 


tags:英国|经管|当代中国
编辑:l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