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著评介

散佚欧洲的《风月锦囊》

来源:中国文学网作者:周发祥2009/08/26

    《风月锦囊》是刻于明代的一本戏剧和散曲合集。在我国失传已久,但在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Escorial,位于马德里西北约40公里)的圣洛伦索(San Lorenzo)皇家图书馆,保存着它的一种重刊本。伯希和(Paul Pelliot)首先发现了这一刊本。①继之,方豪、刘若愚先后赴西班牙考察,并撰文加以介绍。②刘文为一专论,且最晚发表,著录、考辨较详;全文分“刊本小史”、“刊本题目”、“刊本内容”、“所选剧本和散曲的性质、作者与创作时间”、“刊本的重要性与文学价值”几个部分。现据以(偶引方文时则加注说明)将《风月锦囊》这一刊本简介于下,期望能引起国内古典戏曲研究界的注意。

一、刊本小史

    《风月锦囊》,剧、曲合刊本,汝水徐文昭(字云崖)编,江右詹子和(字龙峰)校。③书末标有“嘉靖癸丑岁秋月詹氏进贤堂重刊”字样,可知此本刊于1553年。“进贤”乃江西地名,位于汝水之上。詹氏当是坊主。“进贤堂”又称“仁智斋”,书中有一卷题目曾用此名。

    《风月锦囊》初刊,至迟应在明永乐年间。正统六年(1441)杨士奇等人所编《文渊阁书目》(著录永乐十九年由南京运至北京的皇家藏书)曾述及此书;嘉靖年间(1522~1556)晁 所编《宝文堂书目》亦曾述及,但记作《风月囊集》。此本所辑系元明戏曲名作者,亦见于他种刊本。但其余剧作、乃至刊本名称,明季清初之曲学要籍如吕天成《曲品》(1610)、祁彪佳(1602~1645)《远山堂曲品》和高奕《传奇品》(清初成书),虽搜罗极广,亦不见述录。这些剧作,似在明季便已失传。

    二十世纪,很少有人提及《风月锦囊》。王国维《曲录》(1908)曾据明人叶盛《LU竹堂书目》(刊于成化年间),录之于别类(凡21种),皆为元明佚名氏所编。1929年伯希和在埃城发现此书重刊本,始撰文述及。而在30年代,赵景深、钱南扬、陆侃如、冯沅君等搜集宋元南戏残篇时,仍无人知道此本所辑内容。近来方豪综述“流落于西葡的中国文献”,始录所辑剧目。方氏旅西,时间紧迫,仅凭总目抄写,而总目有所讹误(或漏记,或次序颠倒,或用别字)。最近,又见罗锦堂连续撰文介绍这一刊本,以字句校勘为主。他承认,所用影印件并非全书,字迹漫漶者也不少。④因此全书宜再做详细研究。

二、刊本题目

    刊本全名为“新刊耀目冠场擢奇风月锦囊正杂两科全集”,标于目录之前。卷名均冠有“风月锦囊”四字,⑤或作“新刊摘汇奇妙戏式全家锦囊”。

三、刊本内容⑥

    此本刊有南戏、杂剧、传奇、以及散曲作品。剧选长短不一,有完整剧目,也有片断;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选作排列不齐整,归纳起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一卷《伯皆》
    总目为《蔡伯皆》,“皆”应作“喈”。元南戏,即高明《琵琶记》,但与现存其他版本有很大不同。
    二卷《荆钗》
    元南戏,柯丹邱(?)作。
    三卷《苏秦》
    元南戏,无名氏作,不同于明代苏复之《金印记》。
    四卷《西厢》
    元杂剧,因系“摘汇”,虽较长,但不完整。一般认为,由王实甫、关汉卿合写。
    五卷《拜月亭》
    元南戏,又名《幽闺记》,施惠(?)作。
    六卷《孤儿》
    元南戏,无名氏作,不同于徐元《八义》。
    七卷《吕蒙正》
    元南戏,无名氏作。《彩楼》所本。
    八卷《刘智远》
    元南戏,无名氏作,即《白兔记》。
    九卷《三元登科记》
    总目为《商辂》,即主角姓名。明传奇,无名氏作。
    十卷《五伦传紫香囊》
    总目为《香囊记》。元南戏,无名氏作。不同于毛晋《六十种曲》所辑者有三:(一)毛本分出,且有标题,此本皆无;(二)毛本亦用北曲,此本纯用南曲;(三)毛本甚长,或为此本之扩写,但此本决非选自毛氏所辑之早期版本,因为此本有些片断不见于后者。晚出之《香囊》则系邵璨(即邵宏治,字文明)所作。
    十一卷《杀狗》
    元南戏,徐 作。此系早期作品,不同于毛氏所辑。
    十二卷《姜诗》
    元南戏片断,无名氏作,不同于陈罴斋《跃鲤》。
    十三卷《伍伦全备》
    总目未载。明传奇片断,邱浚作。
    十四卷《郭华》
    元南戏片断,无名氏作。疑是童养中《胭脂》所本。
    十五卷《王祥》
    元南戏片断,无名氏作。疑是《卧冰》所本。
    十六卷《英台记》
    总目为《祝英台》。元南戏片断,无名氏作。疑是朱少斋《英台》所本。
    十七卷《薛仁贵》
    明传奇片断,无名氏作。
    十八卷《江天暮雪》
    元南戏片断,无名氏作。
    十九卷《沉香》
    元南戏片断,无名氏作。选自《刘锡沉香太子》。此本“锡”作“昔”。
    二十卷《八仙庆寿》
    明杂剧片断,朱有 作。
    以上二十卷为第一部分。一卷只辑一部剧作,或是全剧,或是片断。每页上面均附一帧木板画,随剧情发展,依次描绘。图画通常刊有诗联,分题两旁,而四字画题则刊于画上。

第二部分(续编)
    一卷《兰花记》
    总目则前有“李武贤”三字。现存曲学著作无一著录。仅用南曲,似为元南戏。卷首云:“此本兰花传记,才人灯下新编。”“才人”,元代指一般剧作者(与“明公”不同),明代似无此名。
    二卷《三国志》
    总目为《三国志桃园记》。明传奇,无名氏作。与明杂剧《桃园结义》全然不同。
    三卷《还带记》
    总目则前有“裴度”二字。明传奇片断,沈采作。
    四卷有目无文。
    总目载《薛荣清风亭记》。从影印件看,卷三径接卷五,似是装订疏忽。
    五卷《张王计西瓜记》
    总目中“计”误作“记”。他本不见著录。用北曲,且有“南京”、“北京”等地名,乃明传奇。无名氏作。
    六卷《姜女寒衣记》
    “姜女”,总目作“孟姜女”。元南戏,无名氏作。陆侃如和冯沅君《南戏拾遗》所辑,不见于此本。
    七卷《张仪解纵记》
    元南戏片断,无名氏作。
    八卷《留题金山记》
    总目则前有男主角姓名“卢川”。元(?)南戏 ,无名氏作。文中“胡”字,或系明人改窜。
    九卷《节妇金钱记》
    总目则前有节妇之夫姓名“何有仁”。明传奇,无名氏作。
    十卷《窦滔回文记》
    元(?)南戏,无名氏作。或是《回文锦》所本。
    十一卷《王昭君》
    总目尚附“冷宫塞(?)记”字样。不见他本辑录。元南戏,无名作。
    十二卷《四节记》
    总目有二:《木兰记》和《苏学士四节记》。前者无文,后者残缺。但前者有一片断辑于第三部分“续补”之九。疑是该卷原辑两剧,装订时已有缺失。明传奇,沈采作。含四出短剧:《杜甫游春》、《谢安石东山记》、《苏子瞻游赤壁记》和《陶谷学士游邮亭记》(后者残缺)。
    十三卷《东窗记》
    总目则前有“岳飞”一名。元南戏片断,无名作。
    十四卷《忠义苏武牧羊记》
    总录无“忠义”二字。元南戏片断,无名作。
    十六卷《周羽寻亲记》。
    元南戏片断,无名作。
    十八卷《林招得黄莺记》
    元南戏片断,无名作。
    十九卷《高文举登科记》
    明传奇片断,无名作。
    二十卷《肖山邹知县湘湖记》
    总目未载。明传奇片断,丁鸣春作。

    以上二十卷为第二部分。从第一卷至第十一卷,一仍第一部分体例,每页附一帧木板画;从第十二卷至第二十卷则不作画,其空白处刊有散曲,总而名曰《全家锦囊续编》,且不分卷。这些散曲是:⒈〔驻马听〕六首;⒉〔皂罗袍〕四首,咏乡思,仅存第一首;⒊〔柳摇金〕三首,蔡邕唱,似录自剧曲;⒋〔寄生草〕一首。以下名之曰“新增时兴杂曲”:⒌〔驻云飞〕四首;⒍曲名同上,四首,咏苏秦故事;⒎曲名同上,四首,咏花;⒏〔山坡羊〕四首,言情;⒐曲名同上,二首,母子对唱;⒑〔一江风〕一首;⒒〔黄莺儿〕四首,女子对月祈祷;⒓曲名同上,四首,女子送别爱人;⒔〔清江引〕四首;⒕〔皂罗袍〕三首,陈巡检唱。

第三部分(续补)
    这一部分为散曲。它们置于戏文之前,次序有误。正文所辑称“首卷”,而刊于正文之上者,称“时兴杂科法曲”。

    首卷凡56种:⒈“正科入赚”(“正科”指戏剧,“杂科”指散曲,〔赚〕曲牌名,“入赚”用来介绍书中戏剧;末二句“知音君子不必通古博今,只须向锦囊中风味自再[在]揄扬”,实在笼括全书;据此推断,当是编者徐文昭所写)⒉新增〔二犯傍妆台〕一首;⒊〔刮鼓令〕一首;⒋〔皂罗袍〕一首;⒌新增“昭君出塞”散套,十支曲并有尾声;并非上述《王昭君》节选;⒍新增“苏氏自叹”散套,两支曲;“苏氏”乃窦滔之妻;⒎〔端正好〕,选自杂剧;⒏新增“赵五娘弹唱”四首,为蔡邕妻赵五娘所唱;⒐新增“木兰记”片断;⒑剧曲三支;⒒〔骂玉郎〕一首,后附〔小上楼〕;⒓剧曲三支,宁王所唱;⒔〔晓行序〕一首;⒕新增〔黄莺儿〕一首;⒖曲名同上,四首,分别咏风花雪月,瞿仙作;⒗曲名同上,四首,分别咏四季,作者同上;⒘〔驻马听〕四首,分别咏琴棋书画 ;⒙〔金井梧桐〕四首,选自《云崖续编》;疑是编者徐氏另一选本;⒚〔傍妆台〕四首,分别咏渔樵农牧;⒛〔黄莺儿〕四首,分别咏嫁娶、别离;21.〔驻云飞〕一首;22.“留侯归山记”,剧中人张良独唱,并有曲尾;23.〔淘金令〕四首,咏孝道;24.〔月上海棠〕一首;25.〔耍孩儿〕两首;26.新增〔皂罗袍〕四首 ;27.“尼姑下山”,剧中人独唱;28. 新增“僧家记”,剧中人独唱 ;29.〔七贤过关〕一首;30. 新增“旧院桂枝香”,四首〔桂枝香〕,赞颂四歌女;31.新增〔月儿高〕四首;32.新增〔山坡羊〕,《西厢》剧曲;33.新增〔皂罗袍〕七首;34.“打破西厢”,副题“莺莺诉冤”,《西厢》女主角独唱,抱怨故事不真实;35.〔倘秀才〕四首,咏四季;36.〔黄莺儿〕四首,曲名双关,编者作;37.新增“金钱问卜”,剧曲,独唱;38.新增“鲁秋胡戏妻”,剧曲,秋胡夫妻对唱;39.“王昭君奏主诉情”,剧曲片断,与上述《王昭君》不同;40.新增北调〔红衲袄〕,剧曲,独唱;41.〔晓行序〕一首,有曲尾;42.新增北〔武陵花〕,剧曲,独唱;43.新增“榕城东林太保书干归田录”,即〔驻云飞〕四首;44.〔干荷叶〕与〔夸调山坡羊〕;45.新增〔山坡羊〕四首;46.〔二犯伴妆台〕一首;47.〔下山虎〕一首 ;48.“时兴骂娼妓〔一封书〕带过〔雁儿落〕”;49. 二十四组诗,每组均用〔楚江秋〕和〔清江引〕,写女子怀人,有“新增”字样;50. 四组诗,每组均用〔对玉环〕和〔清江引〕,写道家情怀,有“新增”字样;51.〔一封书〕两首,曲词系集句;52.新增“李太白扫番书”〔春朝鸣凤〕三首,北调;53.〔一封书〕一首,北调,并有曲尾;54.新增〔黄莺儿〕两首,以药草名作双关语,编者作;55. 新增“王十朋南北祭江”,戏剧片断,有说白作献祭呼唤,引《荆钗》较晚刊本;56.〔皂罗袍〕五首。结尾处有“首卷终”字样,但无他卷接续。

    时兴法科杂曲凡17种:⒈〔朝天子〕四首;⒉〔武陵春〕两首;⒊〔水仙子〕四首;⒋〔下山虎〕一首;⒌钟(中)吕调〔忆秦娥〕一首;⒍夸调〔山坡羊〕一首,咏王昭君故事,但非剧曲;⒎〔普天乐〕三首;⒏〔小梁州〕五首;⒐〔斗宝蝉〕一首;⒑〔山花子〕两首;⒒〔清江引〕两首;⒓〔庄家一[?]牛〕,言情组诗二十首;⒔〔山坡羊〕一首,咏王昭君时调,亦非剧曲;⒕〔山坡羊〕十七首;⒖新增“西厢情曲”十一首,咏名剧《西厢》故事,但非剧曲;⒗新增“吕蒙正游罗汉”十三首,咏如题所示故事,但非剧曲;⒘新增“南京时曲”二十二首。结尾处有“时兴杂曲终”字样。

四、刊本价值

    由上述可知:

    ⒈《风月锦囊》所辑《兰花记》、《三国志》、《张王计西瓜记》、《姜女寒衣记》、《留题金山记》、《节妇金钱记》、《窦滔回文记》、《王昭君》和《四节记》九种戏曲,以及《沉香》、《张仪解纵记》和《肖山邹知县湘湖记》三种戏曲片断,均是他本未曾辑存者,而且多有南戏之作;

    ⒉此本所辑,还有许多早期剧作与其晚出刊本差别很大,代表明代传奇名剧之原型,由此可知明人如何借用早时无名氏作品,他们自己如何创新,乃至“戏文”如何向“传奇”演变;

    ⒊其中有些剧作如《兰花记》、《四节记》、《东窗记》,篇幅不长,结构严谨,行文自然,语言生动有力,而较少藻饰,比晚期传奇更富戏剧性。
鉴于南戏资料极其匮缺,此刊本当能填补中国戏曲史上一大空白。

 

注释:
①伯希和撰有《西班牙所藏若干中国文献》一文,载于《通报》第26卷(1929)。——刘氏原注
②方豪撰有《流落于西葡的中国文献》一文,原载《学术季刊》第1卷第2期(刘氏原注),后来收入《方豪六十自定稿》(台北 ,学生书局 ,1969);刘若愚撰有《〈风月锦囊〉——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圣洛伦索皇家图书馆所藏元明戏剧散曲合集之明刊本》一文,载于《东方研究》(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第4卷第1~2期(1957~1958)。
③“校”有“校阅”、“校勘”之意,难以断定成书前詹氏有何作为。但书中所辑有标明“新增”二字者,且辑有徐文昭自制之曲词,据测,徐氏死后重刊时,他有所增添,并辑入徐曲以示纪念。——刘氏原注
④罗文载于《大陆杂志》第13、15两卷。——刘氏原注
⑤上引方文称,书名所得,实因“每一戏文后,都有一结语,开首二句作‘乾坤有象归声色,风月无边入锦囊。’”
⑥为节省篇幅起见,笔者将刘文“刊本内容”及“所选剧本和散曲的性质、作者与创作时间”两部分合并一起,摘要加以介绍。刘氏根据钟嗣成、朱权、徐渭、赵用贤、毛晋、王国维、钱南扬、陆侃如、冯沅君、赵景深、青木正儿等二三十位古今中外学者的著述,对《风月锦囊》所辑剧、曲的文字与版本、作者与创作,做了多种比较研究,其内容之繁,恐非一篇短文所能囊括。而且,古籍整理部门若将此本复制回来,并刊行于世,学术界方能清楚了解刘氏校勘、考证的价值。


转自:http://www.literature.net.cn/Article.aspx?id=1803

tags:欧洲|文学|古代中国|《风月锦囊》
编辑:lix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