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著《海外汉学研究:汉学在20世纪东西方各国研究和发展的历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作者为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博士后研究员,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文学部客座研究员,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思想史专业),著作很多,“研究汉学史,算起来已有十几年了”(作者后记)。此书由余英时作序,资料丰富,笔者在《西文中国古典散文研究·文献资料》、《当代西方汉学家一览》草纂中获益匪浅,故作以下札记以誌感谢。
1. 30页第八行,34页倒数第三行,35页第一段倒数第六至第五行,36页倒数第六行,46页第一段倒数第四行,125页第八行,英国普莱布兰克博士(Edwin George Pulleyblank),汉文名为:浦立本。
2. 31页倒数第一行,艾格若德博士(Egerod),汉文名为:易家乐(SØren Egerod)。
3. 32页第三段第七行,克伯林博士(Weldon South Cobin),汉文名为:柯蔚南。
4. 36页第三段第一行,38页第一行,诺尔曼博士(Jerry Norman),汉文名为:罗杰瑞。
5. 39页第四至第五行,126页第四段倒数第二行,格利斯博士(Herbert A. Giles),汉文名为: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亦有人译为翟理思。
6. 41页第五段,“戴遂良教士(Seraphim Couverur)编纂的《古代汉语辞典》(Dictionnaire Classique de la Langue Chinoise)”,“冯蒸氏在《近三十年来国外“中国学”工具书简介》一书中介绍此辞典初版为1930年。此说有误。”按,(1)张冠李戴了,顾赛芬(F. Séraphin Couvreur, 1835-1919),戴遂良(Léon Wieger,1856-1933),二人都是来华传教的法国神甫。(2)顾赛芬所编辞典自题汉文名:《汉法艺文辞典》。(3)冯蒸《近三十年国外“中国学”工具书简介》书名无“来”字;该书并未明确指明“此辞典初版为1930年”(中华书局,1981年6月,32页)。
7. 48页倒数第三行,美国休斯博士(R. Hughes),汉文名为:修中诚(Ernest Richard Hughes),亦有人译为休中诚、许士、胡飞驷。其《中国上古哲学》(Chinese Philosophy in Classical Times),伦敦:J. M. Dent and Sons Ltd,1942年;纽约:人人丛书973(Everyman's Library 973),杜冬出版公司(E. P. Dutton & Co. inc.),1954年。
8. 55页倒数第四至第三行,美国佛若泽博士(D. H. Fraser),汉文名为:法磊斯(Everard D. H. Fraser);洛克赫特博士(H. S. Lockhart),汉文名为:骆任廷(James Haldane Stewart Lockhart;Sir James Lockhart)。
9. 87页倒数第四行,1967年,马伯乐博士出版了《中国古代史研究》(Histoire et Institutions de la Chine Ancienne),按,马伯乐(Maspero, Henri)卒于1945年。其《古代中国》(La Chine Antique),巴黎:Boccard,1927年,“世界史丛书”之一;修订本,巴黎:国家印刷局(L'imprimerie Nationale),1955年,附补编和汉文方块字;法兰西大学联合出版社(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65年;弗兰克·克尔曼(Frank Algerton Kierman, Jr.)英译(China in Antiquity),波士顿、阿姆赫斯特(Amherst):麻萨诸塞州立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英·福克斯通(Folkestone):Wm Dawson,1978年。
10. 87页倒数第二行,同年(1967年),葛兰言博士又出版了《中国的世界》(Le Monde Chinois),按,葛兰言(Marcel Granet)卒于1940年(一说1941年)。
11. 87页注释①倒数第一行,Harvand College,应为Harvard College。
12. 89页倒数第十一行,美国白恩德尔博士等人又出版了《传统中国时代的皇帝及其文化政策》一书。这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皇帝的文化政策的专著。按,白保罗(Frederick P. Brandauer,1933-)和黄俊杰(Huang Chun-chieh,1946-)编辑的《中国古代的帝王统治与文化变异》(Imperial rulership and cultural Change in traditional China)是1992年8月31日-9月5日召开的“中国古代的帝王统治与文化变异”国际会议的论文结集(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收有如下十二篇文章:
1) FREDERICK P. BRANDAUER(白保罗):Introduction
2) JACK L. DULL(杜敬轲):Determining Orthodoxy: Imperial Ro1es
3) STEPHEN DURRANT(杜润德):Ssu-ma Ch'ien’s Portrayal of the First Ch’in Emperor
4) DAVID R. KNECHTGES(康达维):The Emperor and Literature: Emperor Wu of the Han
5) CHEN JO-SHUI(陈弱水):Empress Wu and Proto-Feminist Sentiments in T'ang China
6) THOMAS H. C. LEE:Academies: Official Sponsorship and Suppression
7) HUANG CHI-CHIANG:Imperial Rulership and Buddhism in the Early Northern Sung
8) CHUN-CHIEH HUANG(黄俊杰): Imperial Rulership in Cultural History: Chu Hsi's Interpretation
9) FREDERICK P. BRANDAUER(白保罗):The Emperor and the Star Spirits: A Mythological Reading of the Shui-hu chuan
10) KU WEI-YING(古伟瀛):Ku Yen-wu’ s Ideal of the Emperor: Acultural Giant and Political Dwarf
11) R. KENT GUY(盖伊):Imperial Powers and the Appointment of Provincial Governors in Ch’ing China, 1700-1900
12) CHUN-CHIEH HUANG(黄俊杰):Some Observations and Reflections
13. 101页倒数第四行,Arther 应为Arthur。
14. 112页倒数第二段第一至第二行,艾伯哈德《中国地域文化》(Lokalkulturen im Alten China),按,应为(Lokal Kulturen im Alten China)。
15. 113页第二行,魏克曼《陌生的大门》(Strangers at the Gate),按,书名应为《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Strangers at the Gate, Social Disorder in South China, 1839-1861),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6年。王小荷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16. 117页第七行,1968年,美国沃特逊博士(B.Watson)出版了《中国大历史记录》一书。这是一部对《史记》进行研究和注解的专著。按,华兹生(又译华生 Burton Watson)《中国伟大的史学著作:英译〈史记〉》(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Translated from the Shih-chi of Ssu-ma Ch'ien),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二卷(563+543页),初版于1961年,再版于1962年、1968年。选译卷7-12,16-20,28-30,48-59,84,89-104,106-125,127,129。有少量注释。
17. 117页第二段,美国达特兰博士(Stephen W. Durrant),汉文名为:杜润德。
18. 118页第五段,“1992年,英国著名汉学家崔瑞德博士出版了《官定唐代史》(The Writing Of Official History under the T’and)一书。这是一部研究《旧唐书》的史学价值的专著。”按,书名应译为《唐代官修历史之编纂》,此书并非“研究《旧唐书》的史学价值的专著”。又,T’and 应为 T'ang.。
19. 120页倒数第三行,美国尼威逊博士(David Shepherd Nivison),196页倒数第三行,尼维森博士(David S. Nivison),两处译名未统一。汉文名为:倪德卫。
20. 123页倒数第七行,125页第五至第六行,法国罗特瑞博士(Robert des Rotours),汉文名为:戴何都,亦有人音译为罗都尔。
21. 124页第一段倒数第六行,美国尼海斯博士(H. Nienhauser),汉文名为: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
22. 125页倒数第七行,美国比尔莱特博士(Jean Francois Billeter),汉文名为:毕来德(Billeter, Jean-François)。
23. 132页倒数第三段,将一本书误认成两本书:《中国治国术的起源》卷一《西周帝国》(The Origins of Statecraft in China, Vol.1: The Western Chou Empire),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0年。
24. 136页第十一行,1994年,美国洛威博士出版了《汉代的神秘主义政治学说》(Divination, Mythology and Monarchy in Han China)一书。按,应为:英国剑桥大学汉学家鲁惟一(Michael Loewe)《汉代的谶纬、神话与君主政治》,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1994年。
25. 136页第七至第八行,赛斯特温博士(M. P. Serstevens),汉文名为:毕梅雪(Michèle Pirazzoli-t'Serstevens)
26. 139页第四行,美国彼得森博士(Charles Allen Peierson),Peierson 应为:Peterson。同页倒数第十二行,肖孚(Edward Hetzel Schafer),汉文名为:薛爱华。
27. 142页第十行,吴光明(Yves Hervouet)应为:吴德明。53页第七行是正确的。
28. 145页倒数第六行,克瑞克(Edward Augustus Kracke),汉文名为:柯睿格。
29. 149页第四段第五行,“同类题材的著作还有德雷尔博士所作的《明代名人传记辞典》(Directory of Ming Biography)一书。” 疑为《明代名人传,1368-1644年》(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1368-1644),主编傅路特(富路德 Luther Carrington Goodrich),副主编房兆楹(Fang Chaoying),两卷,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6年,1751页。
30. 155页倒数第十一行,“1990年,美国威尔博士(P. E. Will)等人合著的《十八世纪的官僚政治和饥荒》(Bureaucracy and Famine in Eighteeth Century China)一书正式出版。” 威尔汉文名为: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
31. 158页倒数第十四行,Paul Pelliiot ,应为:Paul Pelliot。
32. 161页第四段第一行,“威格尔博士又出版了《原始哲学和宗教史》(Histoire des Croyances Religieuses et des Opinions Philosophiques en Chine Depuis L' arigine Jusqu ' a nos Jours)一书。”威格尔,汉文名为:戴遂良(Léon Wieger,1856-1933),来华传教的法国神甫。
33. 162页倒数第六行,英国帕克博士(E. H. Parker),汉文名为:庄延龄。
34. 168页第三段,爱弥勒·杜克海姆(Emile Durkheim),即涂尔干。同时出现而不做说明,容易使读者误认为是两个人。
35. 173页第二段第三行,“1971年,法国高尔利曼博士(Gallimard)编辑出版了《道教:中国的宗教》(Taoisme et les Religions Chinoises)一书。此书在构成上以马伯乐博士的道教论文为核心。” 按,应为:马伯乐《道家与中国宗教》(Le Taoisme et les religions chinoises),巴黎:加里玛尔(Gallimard)出版社,1971年。参见石田幹之助《欧人之汉学研究》287页(朱滋萃译,北平中法大学出版,1934.12);马晓宏《开启欧洲汉学大门的先驱:亨利·马斯帕罗的中国学术观》,收入傅伟勋、周阳山主编《西方汉学家论中国》147-171页(台北:正中书局,1993.4)。
36. 175页第一行,美国朗恩博士(Piet van der Loon),汉文名为:范德隆,亦有人音译为龙彼得。
37. 176页第一段倒数第三行,“考斯博士(L. Kohn)出版了《求道之乐》(Laughing at the Tao)一书”。按,书名应为《嘲笑道》,李维亚·库恩(Livia Köhn)《嘲笑道:中世纪中国佛教徒与道教徒间的辩论》(Laughing at the Ta Debates among Buddhists and Taoists in Medieval China),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5年。
38. 179页第五行,法国赛迪尔博士(A. K. Seidel),汉文名为:石秀娜,亦有人译为索安士、索安。
39. 179页第三段第一行,法国瑞斯克曼博士(Michal Strickmann),汉文名为:司马虚。Michal 应为:Michel。
40. 179页第三段第四行,法国罗比尼博士(Isabell Robinet),汉文名为:贺碧来。
41. 183页倒数第八行,美国朗格尔威博士(John Lagerwey),汉文名为:劳格文。
42. 199页第三段第五至第六行,美国帕波尔博士(Jordan David Paper)的《东汉的儒学》,似应为:裴玄德《〈傅子〉:东汉的儒学》,1987年。
43. 201页倒数第五至倒数第三行,“1960年,瑞沃寿博士又编著出版了《儒教信仰》(The Confucian Persuasion)一书,这是一部从宗教学角度上对儒家经学思想进行系统介绍的著作。” 按,《儒教》(The Confucian Persuasion)是芮沃寿(Arthur F. Wright)和崔瑞德(Denis Twitchett)共同编辑的一部论文集。
44. 201页倒数第三至倒数第一行,“1963年,瑞沃寿博士出版了《儒教的性格》(Confucian Personalities)一书,这是一部对原始儒家思想进行介绍的著作。” 按,《儒家》(Confucian Personalities)是芮沃寿(Arthur F. Wright)和崔瑞德(Denis Twitchett)共同编辑的一部论文集,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初版于1962年。
45. 202页第二至第五行,瑞沃寿《儒教和中国文化》(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是“一部研究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文化史之关系的专著。”按,《儒家与中国文化》(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是芮沃寿(Arthur F. Wright)编辑的一部论文集。
46. 202页第一段倒数第四至第一行,孟旦《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and Holism)是“一部对儒家和道教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按,《个体与整体:儒道价值观研究》(Individualism and Holism: Studies in Confucian and Taoist Values)是孟旦(Munro, Donald Jacques)编辑的一部论文集,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85年。
47. 203页第十四至十六行,1960年,卫德明又出版了《易:有关易经的八篇演讲》。按,卫德明(Hellmut Wilhelm,1905-)《变:〈易经〉八讲》(Die Wandlung: acht vortrage zum I-Ging),北京:亨利·范驰(Henry Vetch)出版社,1944年初版。卡利·贝恩斯(Cary F. Baynes)译本(Change: Eight lectures on the I ching),纽约:万神殿书局(Pantheon Books),波林根丛书(Bollingen Series, vol. 62),1960年。
48. 204页倒数第十至八行,“1991年,美国史密斯博士(Kidder Smith)等人出版了《宋代的易学》(Sung Dynasty Uses of the I ching)一书。” 按,苏德恺(Smith, Kidder Jr.)、包弼德(Peter K. Bol)、约瑟夫·阿德尔(Joseph Adler),怀亚特(Don J. Wyatt)编辑《宋代对〈易经〉的应用》(Sung Dynasty Uses of the I ching),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0年初版。
49. 208页第七行,211页倒数第十一行,格利纳博士(Lionel Giles),汉文名为:翟林奈,亦有人译为翟来乐。
50. 209页第三段第五行,1949年,又出版了《孔子:其人及其神秘性》(Confucius: the Man and Myth)一书。按,漏印了作者: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孔子其人及其神话》(Confucius, The Man and Myth),伦敦:约翰·戴公司(John Day Co.),1949年;纽约:Routledge & Kegan Paul,1951年。再版名为《孔子与中国之道》(Confucius and the Chinese Way),纽约: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0年;哈柏和罗出版公司(Harper & Row Publishers),哈柏火炬丛书(Harper Torchbooks),1960年。
51. 211页倒数第一段第一行,“1901年,美国格若贝博士(W. Grube)出版了《孟子》(Mandschu)一书。”按,“美国格若贝”疑为德国顾路柏(又译为顾威廉,Wilhelm Grube,1855-1908)——莱比锡大学东亚语言讲座教授嘎伯冷兹(Georg von der Gabelentz)的高足。由于嘎伯冷兹的推荐,1883年出任柏林民俗博物馆东亚部主任,后兼任柏林大学教授,从此建立了该博物馆和柏林大学密切的联系。著述甚丰。他曾是德国研究女真文字的开创者。到过中国,撰有《北京的民俗》(1901)。但主要贡献是在研究中国文化与文学方面,翻译过《封神演义》,著有《中国的宗教和祭祀》(Religion und Kultus der Chinesen,1910年),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国文学史》(Geschichte der Chinesischen Literatur),莱比锡(leipzig):阿梅朗斯出版社(Amelangs verlag),1902;1909年。德国第一部由专家所写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代表当时德国汉学的研究水平。
52. 216页第三段第三行,美国韦瑞博士(James Hamilton Ware),汉文名为:魏鲁男(James Roland Ware)。
53. 217页第四行,英国格瑞海姆博士(Angus Charles Graham),汉文名为:葛瑞汉。
54. 217页倒数第八行,美国考伯劳克博士(J. Knoblock),汉文名为:王志民(John Henry Knoblock)。
55. 218页第九行,《管子:中国思想中的地位》(Kuan-Tzu: A Repository of Chinese Thought),按,应为《〈管子〉:中国早期思想的宝库》(The Kuan-tzu: A Repository of Early Chinese Thought),作者李克(Allyn W. Rickett),此书大概只出版了第一卷,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65年。
56. 218页第三段第三行,“1926年,马伯乐博士出版了《墨子的名学》一书。这是一部研究墨子名学思想的注解体专著。”按,《墨子的名学》(Notes sur la logigue de Mo-tseu)是一篇论文,刊载于《通报》(T'oung Pao)(1927年)。
57. 223页第三段,“1984年,美国皮尔逊博士(Margaret J. Pearson)出版了研究王符《潜夫论》政治思想的专著《有价值的赋》(The Worthy Unemployed)一书。”按,似应为:《有价值的赋闲:王符〈潜夫论〉的政治思想》("The Worthy Unemployed: A Study of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Comments of Recluse of Wang Fu"),华盛顿大学博士论文,1983年。皮尔逊有《王符与〈潜夫论〉》(Wang Fu and the comments of a recluse),滕比(Tempe):亚利桑那大学亚洲研究中心(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1989年。导言部分介绍了生平与思想,书中翻译了十四篇原文。
58. 223页第四段,美国洛威博士,按,应为:英国(剑桥大学汉学家)鲁惟一。
59. 224页倒数第二段,“1962年,美国迪恩博士(Albert V. Dien)出版了《颜之推》(Yen Chih-Tui)一书,这是一部研究颜之推思想的专著。”按,丁爱博(Albert E. Dien)的《颜之推:一位信佛的儒家》(Yen Chih-tui[531-591+]: A Buddho-Confucian)并非专著,而是论文,收入芮沃寿(Arthur F. Wright)和崔瑞德(Denis Twitchett)编辑的《儒家》(Confucian Personalities)一书,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62年,43-64页。
60. 225页第四行,1976年,美国马泽尔博士(R. B. Mather)出版了《有关世界的故事的一个新的解释》(A New Account of Tales of World)一书。按,即很有名的马瑞志(Richard B. Mather)《世说新语》英文全译全注本(Shih-shuo hsin-yu: A New Account of Tales of the World, by Liu I-ch'ing with Commentary by Liu Chün, Translated with Introduction and Notes),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76年。
61. 229页第五至第六行,孟旦博士又出版了《人性说》(Images of Human Nature),按,书名全称《宋代的人性描绘》(Images of Human Nature: A Sung Portrait),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8年
62. 229页第九至第十行,美国提尔曼博士(Hoyt Cleveland Tillman),汉文名为:田浩。
63. 230页第二行,美国卡索夫博士(Irae Kasoff),按,卡索夫是英国汉学家。
64. 232页倒数第三行,法国斯派阿博士(Wilfried Spaar),汉文名为:石磊,其《李贽的哲学》(Die kritische Philosophic des Li Zhi [1527-1602] und ihre poliiische Reteplion in der Volksrepublih China)为德文著作,1984年出版于威斯巴登(Wiesbaden),作者是否为法国学者,待考。
65. 236页第三段第三行,同类研究题材的专著还有狄百瑞博士的《元代思想: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思想与宗教》,按,《元代思想: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思想与宗教》(Yuan Thought: Chinese Thought and Religion Under the Mongols)是陈学霖(Chan Hok-lam;Ch'en Hsueh-lin)和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合编的论文集,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82年。
66. 240页第二段第一行,谭维理(Meribeth Elliott Cameron),按,英文名应为:Laurence G. Thomson。99页倒数第八行是正确的。
67. 244页倒数第三行,艾克斯博士(Eduard Erkes),汉文名为:何可思,台湾学者又译为叶乃度。
68. 247页倒数第四行,格林特泽(Heiwig Schmidt Glintzer)英文名应为:Helwig Schmidt-Glintzer。
转自:http://www.literature.net.cn/Article.aspx?id=1724
上一篇:散佚欧洲的《风月锦囊》
下一篇:为了中日两国的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