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的饮茶情结
毫不夸张地说,18世纪初的英国几乎没有人喝茶,可到了18世纪末几乎全国上下人人皆在饮茶。1699年,英国官方的茶叶进口量大约是6吨,一个世纪之后就达11000吨,每磅茶叶的价钱降到了100年前的1/20。这个数字在1784年茶叶进口税大幅下调之前,如果算上走私茶的话,大概还 得再翻上一番。另一个因素就是普遍掺假,从进口的茶叶开封到最终售出,商家在每个环节上几乎都有掺假行为:他们在茶叶里掺上经化学着色剂伪装的柳树叶、锯末、花瓣,还有更荒唐的,据记载有一次竟掺入了羊粪。所以,实际消耗量比进口量要多出很多。一方面,经过数月漫长的海上运输,红茶比绿茶更容易保鲜;另一方面,基于掺假的原因,红茶越来越受欢迎,因为许多做假绿茶的化学药剂有毒,而假红茶即使掺假也还相对安全。于是红茶开始取代口味清淡、苦味较轻的绿茶,红茶加上糖和奶,品起来则更加齿颊留香。
不管当时走私茶和掺假茶的比例有多大,到18世纪末,英国上下无论贫富贵贱几乎每人每天都可以喝上一两杯茶。有人在1757年注意到,“夏日里,经常可以在里奇蒙的某个胡同看到乞丐端着杯子在喝茶,修路工人在喝茶,赶灰渣车的车夫在喝茶,还可以看到晒干草的工人在买茶。”怎样解释英国人如此钟爱饮茶呢?原因有多个,且相互关联。
1662年,查理二世与葡萄牙国王约翰四世的女儿凯瑟琳公主结婚。凯瑟琳的嫁妆包括了丹吉尔和孟买的贸易站,即与葡萄牙的海外贸易权,这就意味着他们有机会买到茶叶,从而赚取更多的黄金。凯瑟琳酷爱饮茶,她将用小杯啜饮的习惯带到了英国皇室(据史料记载,那杯子“不到顶针那么大”),迅速成为贵族间流行的一种时尚,饮茶之风席卷英国朝廷。1663年,诗人埃德蒙德·瓦勒为凯瑟琳写了一首生日诗“茶之颂”,高度赞颂了她对英国的两大贡献:茶以及在东印度进行贸易的机会。
属于我们这个勇敢的民族
我们赞颂您打开的那扇大门
通向太阳升起的帝国
那里有珍贵的种植
茶乃缪斯之友
去浮清躁,给灵魂以宁静
心灵以慰藉
向吾辈之王后陛下致敬!
布拉甘扎的凯瑟琳,查理二世之妻,将饮茶习俗带入英国宫廷。 最尊贵的王后,最好的草药
饮茶在英国盛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印度公司。它垄断了从东印度到英国的商品进口权,尽管它起初没有直接从中国进口货物的权力,但该公司的账目显示,17世纪60年代它通过荷兰开始进口少量的“好茶”,进贡国王来博取国王的欢心。查理国王很喜欢茶和其他的贡品,逐渐给予东印度公司越来越大的权力,包括确认领土权、货币发行权、保有军队权、营建联盟权、对外宣战或求和的权力,以及司法豁免权等。在18世纪,一个普通的贸易公司竟逐步发展成为英国在东方的代言人,成为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商业组织。正如苏格兰经济学家、作家威廉·普莱费尔1799年所写:“东印度公司从一个有限的商业小团体摇身变成了东方的仲裁人。”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的培育和壮大,并获利于茶叶市场。
1669年,东印度公司首次以公司名义从东印度(爪哇万丹,即今印度尼西亚)进口了一批茶叶。此后,茶叶才逐渐在较大范围内开始供应。茶叶的零售价格由于供货不稳定变化很大,最昂贵时在1660年是每磅6~10英镑,到1700年降到了4英镑左右,质量较差的也要1英镑。不过,那时一个贫民家庭的年收入也才20英镑,所以喝茶对很多人来说仍很奢侈,暂不能普及。到17世纪末,受到廉价咖啡的冲击,茶叶价格才有所下滑,但一杯茶的价格仍是一杯咖啡的5倍。
18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建立了贸易站,可以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于是英国茶叶进口量直线攀升,价格一路下跌,为茶叶走近更广大的民众创造了必要条件。1718年,茶叶取代丝绸成为英国从中国进口的支柱商品;仅1721年一年进口量就达到5000吨。1744年一位英国作家写道:“加强与东印度的贸易交流,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茶叶价格空前走低,低到连最拮据的劳动者都买得起。”茶叶进口量最大的时候曾占到公司贸易总额的60%,茶税占到政府收入的10%左右。对茶叶贸易的控制使东印度公司在政治上能够有很大的影响力,使政府颁布的法令有利于公司的利益:政府曾禁止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茶叶,降低茶叶关税以增加茶叶销量,扩大国内市场。茶叶掺假一经发现,会予以重罚。尽管如此,茶叶走私掺假现象相当普遍,这恰恰说明国内茶叶市场的巨大需求。此外,到1784年,在一系列战争均以失败告终后,一直以来挡在英国与亚洲贸易之间的荷兰,其所属的东印度公司于1795年破产。这样一来,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完全掌握了全球的茶叶贸易。
凯瑟琳公主给茶叶以名分,东印度公司给茶叶以入场券,而新的茶饮之法(包括家庭和公共场合)使茶叶成为了社交的一部分。
对于穷人来说,茶逐渐成为一种买得起的奢侈品和必需品,他们也许会在沏茶的时候做点儿手脚,少放茶叶多加水,重复沏泡叶子,但无论如何,最后是每个人都有了茶喝。
1750年左右的一次英国茶会。文雅的饮茶礼仪成为内涵与品味的象征。
鸦片与茶叶
1784年,英国茶叶进口税改革以后,官茶价格降低,东印度公司的茶叶销量翻了一番,生意再度兴隆。但是比之先前,东印度公司的影响力逐渐萎缩。公司官员腐败成风,一心聚敛财富。公司由董事会直接管理,向议会负责。1813年,政府逐渐接受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主张,取消了公司对亚洲贸易(除中国)的垄断权。东印度公司随即将其经营重点逐步转向对印度殖民地的管理上。1800年以后,公司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收缴印度殖民地的地税。1834年,政府最终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中国的垄断贸易权。
尽管政府已经允许自由贸易,东印度公司也失去了昔日的政治影响力,但对鸦片的经营使其仍然有效地控制着茶叶贸易。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与英政府为扭转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主要原因是英国对中国茶叶的巨大需求),建立了一个走私鸦片的半官方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增加鸦片贸易。
英国人觉得,中国人对用茶叶交换欧洲产品的贸易根本不感兴趣,只有钟表和机械玩具例外。事实上,这时的欧洲已在很多领域超过中国,只是中国人因循守旧,闭关锁国,对变革持怀疑态度。在中国人眼里,18世纪的机械制造是鲜有的欧洲比中国领先的几个领域之一。但很快,中国人对机械产品的热情消退,以前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东印度公司又得用硬通货(白银)买进茶叶。但是,一方面进行贸易所需的白银数额巨大,难以筹集,难以携带(一年所需银两折合现在的货币为10亿美元);另一方面,更糟的是,白银升值比茶叶快得多,会抵消茶叶贸易的部分利润,这对英国人来说尤其难以接受。
鸦片,这个在中国鸦片商眼里被看成是和白银一样值钱的东西,让东印度公司看到了曙光。由于鸦片主要产自印度,而印度的生产和贸易又在很大程度上受东印度公司的控制,所以公司很快就控制了鸦片的种植和生产,并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默许把鸦片卖给走私商和腐败的清政府官员。东印度公司为用鸦片代替白银做茶业贸易,开始大量种植罂粟。种罂粟就等于种钱,他们需要多少就可以种多少。
当然,东印度公司不会明目张胆地进行这种以毒品换茶叶的罪恶交易。为了掩盖其直接参与鸦片贸易的丑恶行径,东印度公司精心策划,使自己在鸦片贸易中扮演了一个幕后指使的角色。鸦片产于孟加拉,并在加尔各答的年度拍卖会上出售。鸦片的买方是某些印度的“国家公司”,它们是独立的贸易组织,得到东印度公司的授权可以直接与中国进行贸易。这样一来,东印度公司就可以佯称对鸦片最终售往何处一无所知。这些国家公司将鸦片装船经海路运往广州湾,在伶仃岛卸货并换成白银,由中国商人装上平底大船走私上岸。这些国家公司可以冠冕堂皇地说,他们并没有将鸦片运进中国,所以没做任何触犯法律之事。而东印度公司也可矢口否认与此贸易有任何干系,因为他们已禁止本公司的所有船只装运鸦片。
清政府的海关官员自然非常清楚所发生的一切,但他们受中国鸦片商的贿赂,同样参与了走私过程。据当时美国商人亨特叙述,“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贿赂网(竟然表现得和外国人一点干系都没有)!生意做得轻松流畅!偶尔出现阻力(如新官上任等),那也不过是贿赂多少钱的问题。只要钱一送到,类似的问题也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圆满解决,送完钱以后,中间人就可以红光满面地从官府里出来,我们也就可以安心地做生意了。”地方官偶尔也会颁布法令,要求在伶仃岛附近游弋的外国船只既不许入港,也不可以擅自开走,这些驱逐游戏,至少把外国商船赶出视线以外。之后,当地官府可能张贴公文,称官府又驱走一艘外国走私商船。
在东印度公司及其英政府中的朋党们的眼中,这种卑鄙的伎俩相当有效。仅1830年一年,出口到中国的鸦片就增长了250倍,达1500吨。其销量足以赚取用来支付购茶费用所需的银两;事实上,从l828年起,中国进口的鸦片价值就已经超过了出口的茶叶价值,英国茶叶贸易逆差完全扭转。这样,赚进的白银会迂回流进东印度公司的腰包。国家公司将白银运回印度,东印度公司用伦敦开出的银行汇票买回这些白银。因为东印度公司也就是印度政府,购买白银的汇票实际上相当于现金。他们把白银运回伦敦,交给东印度公司的代理,由代理携带白银前往广东买茶。英国为保证中国的茶叶供应,大量出口祸国殃民的鸦片,摧残了无数中国人的健康,培养出了成千上万个大烟鬼。尽管当时的中国自己也非法生产鸦片且数量与进口的鸦片数量相差无几,但这决不能成为英国政府参与大量走私贸易的理由。
尽管清政府颁布新令要求全力终止鸦片贸易,但由于广东地方政府严重腐败,禁令的效果微乎其微。1838年12月,朝廷派钦差大臣林则徐清剿鸦片。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在林则徐到达广州之前,中英双方就贸易问题就已经闹得面红耳赤了:自1834年东印度公司失去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后,广东官府与英国政府的代表就贸易原则产生了分歧,并为此争论不休。林则徐到达以后,即刻命令中外烟商销毁鸦片,并保证不再贩卖。由于之前清政府也曾下令销毁鸦片,他们都当耳边风,从未受过任何惩罚,所以鸦片商人和外国同伙都不予理睬。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集中销毁了一年来进口的鸦片。走私者认为,这次只是暂时受挫,他们的生意会像以往一样红火起来。不料,林则徐决心坚定,不管中国人还是英国人,只要贩卖鸦片,一律关押。后来在一次冲突中,两名英国士兵杀害了一名中国人,英国政府拒绝交出凶手,林则徐一怒之下将英商逐出广州湾。
此举激怒了英国人。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和其他英国商人对本国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强迫清政府扩大贸易开放、增加通商口岸,这样商品就不用全都从广东进入中国了。他们要求以自由贸易的原则处理广东的不稳定局势,特别要保护茶叶贸易(及相关的鸦片贸易)。英国政府并不想公开支持鸦片贸易,不过他们坚持中国内部禁烟并不等于中国官员有权搜查和销毁属于英商的货物(即鸦片)。于是,英国以保护自由贸易为借口,发动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从1839年持续到1842年,历时不算长。由于欧洲武器先进(这大大出乎中国的预料),此次战争几乎是单方战役。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5个通商口岸,允许自由贸易,并赔偿英国白银2100万两,其中600万两用以赔偿林则徐所销毁的英商的鸦片。《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英商的胜利,同时也翻开了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总而言之,茶叶凭借着对大英帝国政策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铸成了一幕幕诸如美国独立、中国封建王朝衰败这样的人间传奇。(摘自《六个瓶子里的历史》,中信出版社出版,定价:26.00元)
文章来源: 书摘
下一篇:比利时人建中国首条公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