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综合述评

2000年以来美国的中共党史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吴原元2009/12/0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不仅为中国学者所重视,同样也为美国学者所关注。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开始关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出版了第一部关于中共党史的学术著作--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的《中国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出版的中共党史著述堪称汗牛充栋。笔者根据收录有1861年以来北美地区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博硕论文文摘的 PQDD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数字化博硕士论文文摘数据库),对2000年以来美国中共党史研究方面的博士论文进行调查,发现自2000年以来美国有关中共党史研究的博士论文达134篇。

 研究范围广泛 成果丰硕

    2000年以来,美国关于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的博士论文,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中国共产主义的起源、国共内战。例如,《恽代英与近代中国政治知识分子的出现:五四时期武汉的激进社团》一书,通过考察互助社和利群书社的活动及其同其他类似团体和组织间的论战,论证产生于五四运动进入关键时刻的激进政治文化是如何在武汉那些受过教育的年青人中形成的。《红色革命的起源: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与中国共产主义的形成,1903-1921》,通过对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课程、环境、教员、学校和长沙这座城市的政治及社会环境的考察,探讨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有密切联系的一代青年学生和学者们意识形态的形成,分析了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在促使他们的意识形态向共产主义转变中发挥的作用;《国共和谈与中国内战的起源》和《成为上帝:中国第三次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战略与等级制》关注的是1945-1949年的第三次国共内战,前者详细解读国共和谈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后者考察在国共内战期间中共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时期的中共党史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所关注的问题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用最新解密的档案文献资料研究新中国的外交关系。《中苏分裂:1956-1966》,根据俄罗斯、德国、波兰和匈牙利的档案以及有关中文档案,详析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从敌意到和睦:伟大战略、实力政治和中美关系,1961--1974》,探讨冷战期间中美长期冲突的原因、动力;《从合作到冲突的中越关系,1950-1978》,利用越南档案文献对中越关系由合作走向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是从另类视角考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重大运动和事件。《别样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与阶级》和《文化大革命在陕西农村的动力:1966--1971》,前者考察196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中各种形式的社会抗议的发展及其政治意义,后者利用县志资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乡村政治暴力的变化;《性别平等与国家建设: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性别冲突》,考察大跃进时期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发动规模宏大的政治动员以实现性别平等这一目标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中国干部与苏联专家,1949-1957》,以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建为例,探讨中国共产党如何以苏联为榜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是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银幕上的美学政治: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与中国少数民族电影,1950-1960》和《生命政治与电影:实践、表征和社会主义者的塑造,1949-1966》,从电影这一大众文化的视角分别探讨在苏维埃社会主义现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多样美学方式创造强有力政治形象和电影在中国共产党将市民塑造成社会主义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思想与身体的转变:土地改革与中国的政治文化,1946-1952》和《通过识别错误以训练一个新政府:土地改革中的纠偏运动,1946-1952》,则以土地改革为视角探讨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将高度政治化的政治文化根植于中国乡村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纠正土地改革中的偏差训练教育党的地方干部。

    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关注的主要是改革开放及其给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及思想所带来变化。这些博士论文以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内政治与政策、经济变革与经济贸易政策、乡村经济与政治建设、社会安全与公共卫生健康、司法改革、军事国防建设、文化教育、知识分子政策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就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效进行研究。例如,《体制内的干部:中国城市的市场改革、组织调整与阶层形成》、《政治的人格化: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人文联系》、《中国城市内的政治参与和变革》关注的是中国国内政治;《中国改革的政治经济学:中央和地方对非国有企业的政策》、《中国经济的变革:1978-2000》、《中国经济改革的动力:以外汇制度改革为例》、《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和解:当代中国关于"私有化"的争论》等关注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当代中国乡村管理的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是当代中国的乡村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司法改革:21世纪中国法治的前景》考察的是中国司法改革;《制造知识精英:社会主义中国的成人教育、职业能力与精英变革》、《后毛泽东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市场经济力量与政治控制》探讨中国高等教育有关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受关注

    纵观2000年以来美国的中共党史研究博士论文,可明显发现美国对中共党史研究的主流集中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实效。粗略统计显示,在134篇博士论文中,以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为研究对象的仅有16篇,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结束时期的中共党史为研究对象的有32篇,而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共党史为研究对象的则为86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学者对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的研究,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共党史的研究,往往同当代中国研究融合在一起。大量关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共党史研究的博士论文,既可说是中共党史研究,也可说是对当代中国的研究。这意味着,美国学者倾向于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且把这种研究推进到诸如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文学、法学等各个学科领域,不再把自己局限在历史学的一个角度,这说明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的范式已发生了变化。

    在研究方法方面,自2000年以来美国学者强调从跨空间、跨学科和对问题综合研究的角度系统理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各种关系和变化。为此,美国学者着力追求开拓新的研究模式和方法论,诸如比较研究法、逆向考察法、心态史学法、数量分析法等都在被不断地使用或综合运用。例如,《中国市民的家庭背景与生活机遇1950-1996》,从两代间的视角考察阶层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形成;《中国的社会运动与媒体流动:五个历史上的环境运动,1949-2000》,采用个案分析方法和综合历史法,透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00年中国的社会和环境运动;《体制结构与社会流动性:1949-1996》,通过采用口述史研究方法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体制结构与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

研究主体为华裔学者和中国留学生

    研究主体的结构及不同研究主体的关注点方面亦呈现鲜明的特点。自2000年以来,华裔学者和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已成为美国中共党史研究的主体。笔者统计发现,在134篇关于中共党史的博士论文中,89篇博士论文的作者是华裔学者或中国留学生。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89篇由华裔学者和中国留学生撰写的博士论文中,以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实效为研究对象的有68篇、以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为研究对象的有7篇、以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的中共党史为研究对象的有14篇;而在45篇由美国本土学者撰写的博士论文中,以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为研究对象的有18篇、以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为研究对象的有9篇、以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的中共党史为研究对象的有18篇。显而易见,华裔学者和中国留学生关注的主要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共党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及思想文化的变革;美国本土学者亦关注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但他们较之华裔学者和中国留学生更为关注民主革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的中共党史。华裔学者,特别是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之所以特别关注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母语是中文,生活成长于中国,并在中国接受过系统教育,对中国国情有深入了解;另一方面,自2000年以来伴随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思想文化都出现巨大变化,这其中确有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在由华裔学者和中国留学生撰写的博士论文中,既关注村民自治和农民工问题,也关注收入差距、腐败等社会问题。

美国学者的研究多带有价值观偏见

    美国的中共党史研究,容易受中国情况变化和研究者所在国国家利益和战略利益的影响和制约。自200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社会生活变化明显,研究解读当代中国成为美国的迫切需要。正如美国著名中国学家哈里·哈丁所说,"中国政治、经济变化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国际经济、战略和环境问题上所处的重要地位,迫切要求美国尽可能地得到有关中国最客观、最全面、也最准确的知识。"正基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吸引了包括华裔学者、中国留学生及美国本土学者在内众多学者的关注。

    另外,2000年以来美国学者对于当代中国和中共党史的阐释,多从其价值观出发,采用集权主义、多元化或制度结构模式研究。例如,《企业家党员:改革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与调整》的作者在研究中预设了一个前提,即经济发展与政治控制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交换关系。在这一前提下,该篇博士论文探讨了经济发展与政治控制之间必然存在的交换关系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促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成功维持其政治控制。《中国的农村税费改革与专制统治》的作者首先认定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当代中国是一个专制社会。在这种有色眼镜之下,作者考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税费改革,得出税费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维护中国共产党的专制统治这一结论。作者从其价值观出发来解读当代中国,很显然无法得出客观公正的研究结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6日,第12期

tags:美国|学术史|中国学|中共党史
编辑:lix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