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人与机构

美国学者沈大伟谈《中国季刊》与当代中国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沈大伟|翟亚柳2010/10/21

 美国学者沈大伟谈《中国季刊》与当代中国研究

自1959年创刊以来,作为西方当代中国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季刊》已经走过50个年头。为此《中国季刊》在其2009年12月出版的第200期上发表了一组历任主编们撰写的纪念文章。作为《中国季刊》1991年至1996年期间的主编,沈大伟(David Shambaugh)在《〈中国季刊〉与当代中国研究》一文中不仅回顾了自己任主编期间《中国季刊》发展情况,并就世界范围当代中国研究状况提出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当代中国研究发展不平衡

沈大伟指出,中国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但当代中国研究没有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学术领域的发展显得并不平衡。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及韩国,中国研究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长足发展,学科建设已经确立,研究得到较好资助。此外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和越南都拥有小规模的汉学研究社团。在欧洲各国,中国研究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沈大伟认为,英国历经了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的衰退,其中国研究已经重振并且保持着欧洲的最高水平,但与10年、20年前相比,这一领域研究没有什么特别进展。中国研究在一些欧洲国家已呈衰落之势,而在一些国家中就不曾存在过。东南亚的中国研究集中在越南(主要是河内)与新加坡,泰国曼谷和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有几名中国学学者。但在中亚、西亚、和中东(埃及除外),相关研究是缺失的。在沈大伟看来,多年来大量的非洲学生在中国接受过教育,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上除了南非斯泰林博什大学,却没有当代中国研究的存在,这种现状令人感到奇怪。同样,除了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和阿根廷的萨尔瓦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在拉丁美洲和中美洲国家中也发展滞后。

学者间缺少合作研究

沈大伟指出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之间存在,也同样体现在中国以外的中国学学者之间。虽然各国学者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一些研究领域有过合作研究,但就整体而言,这种合作是缺乏的。全世界的中国研究实际上没有很好地与中国同行联系起来,而这些中国国内的学者也没能向主流的全球性的学术研究领域提供他们关于自己国家的研究成果。沈大伟认为外部世界与中国学术界和智库团体开展学术交流30多年后,这种现象仍然存在着实令人吃惊。学术交流并没有产生更多的学术合作。造成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内的研究者更乐于在中文出版物上发表文章,反之,外国学者也不经常在中文期刊发表文章。此外中国以外的学者之间也没有很好的联系。总之,全球化还没有真正地体现在中国研究领域中。

缺乏对中国的概括性研究

沈大伟认为今天的中国研究过于近距离地研究细节,而没有概括地研究中国的宏观问题。学者们的研究太过于微观分析和优先关注方法。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今天“对于越来越小的问题知道的越来越多”,而且把研究方法当作研究的结果而非归纳研究对象的方法,结果造成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研究状况。在过去20多年里,学者们以这种极为关注细节的方式解构中国的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应该开始把中国研究的片断再次拼合在一起,并提供一个显而易见的一般化的关于“中国”的研究。沈大伟承认建立差异性是社会科学的基础,但认为这么做也应该确定总的模式。有可能的话,当代中国学研究者应该自问一声“为什么会这样?”分析全球中国学研究现状,展望未来《中国季刊》的发展,沈大伟认为作为 “中国研究领域国际性期刊”,该刊要努力在促进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翟亚柳编译)

(本文编译自:沈大伟:《〈中国季刊〉与当代中国研究》(The China Quarterly and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tags:美国|政法|当代中国
编辑:tang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