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在国家图书馆百年华诞的喜庆日子,“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正式揭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党委副书记常丕军、德国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馆长施寒微分别在仪式上致辞。之后,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詹福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汤一介先生共同为中心揭牌。仪式由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部主任卢海燕主持。
“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是集阅览、咨询、文献研究与服务于一体的服务机构,致力于发扬中国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学文献收藏传统,促进馆藏建设和文献研究利用,使中国国家图书馆成为海外中国学文献典藏、研究与服务中心。
“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于2008年成立,是国家图书馆为开展中国学专题文献研究而特别设立的,属于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职责是:了解中国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关注海外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的热点和成果,为国家立法与决策机构提供文献参考和信息咨询;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的文献收藏和服务渠道,为国内外中国研究学者以及图书馆业界同仁提供中国学专业文献服务;开展中国学文献信息资源的专题化、数字化建设与服务,促进图书馆与相关学术研究机构间的中国学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国内外有关中国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中国学学术发展。
“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通过阅览室、网站、国际访问学者项目以及通过学术交流等业务活动开展服务。
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下设阅览室,为国家图书馆到馆读者提供文献阅览和到馆咨询服务。室藏范围包括:1985年后馆藏西文中国学图书约30000种;2007年后馆藏俄文、日文、韩文中国学图书约3500种;2007年后馆藏西文、俄文、日文中国学期刊90余种;另有700余种海外中国学研究中文译著、中文研究专著及工具书。这一阅览室于9月9日随着中心的揭牌开始启用,正式对外开放。
该中心的网站也将于今年年底开通试运行,届时可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主页进入访问。网站为远程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与阅览室形成虚实空间互补,为国家立法与决策,为国内外学界和业界,提供全方位的文献服务。
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将配合中国国家图书馆国际访问学者项目,面向海外(含港、澳、台地区)图书馆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中国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古籍修复与保护、数字图书馆以及图书馆学等专业领域,提供专职工作助手,接待访问学者,协助并参与研究活动。
中心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中国研究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包括研讨会议,学术讲座和交流培训等,邀请学界业界专家、同仁们共同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学术交流项目。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也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中国学研究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创建和谐的国际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集中了研究与阐述中国人文学术的世界性智慧,是中国人文学术走向世界之林的不可或缺的重大资源库,是中国了解世界如何观察中国的窗口之一,也是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的深层次文化基础。与此同时,国内学界也展开了针对国外学者有关中国研究的历史、学术成果、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反研究和比较研究。
学术研究的起点和终点往往都是文献。中国国家图书馆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西文中国学文献专藏,目前拥有文献约10万种。新形势下,国家图书馆依托丰富文献信息资源,拓展和深化国家图书馆服务,将国内外有关中国问题和中国学的研究成果及时进行全面地收集、整理,丰富和完善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文献收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面向中央国家立法与决策机构,面向学术界的研究和服务。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严绍璗评价说,国家图书馆建立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原典文献的基地,使国内中国学研究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转自:中国网 china.com.cn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