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著评介

张东荪解释“李约瑟难题”

来源:中国网作者:2009/09/14

    我从旧书摊上得到一本张东荪的《知识与文化》(商务印书馆,1946年出版)。因为是旧书,所以读起来也比较有兴趣。这几年国内出版了许多张东荪的著作,但多数是选集。我个人以为在中国现代哲学家里面,最有出版全集价值的,张东荪应该算一个,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可中国的事有时候不好说,像张东荪这样的哲学家恰恰是没有全集的一位。和他名气相当的哲学家,无论左右,现在少有不出全集的,而张东荪的全集可能还没有提上日程。前几年复旦张汝伦先生编辑了一本《理性与良知》(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6月)是最早从学术史角度评价张东荪的。稍后张耀南先生也编了一本《知识与文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10月)。虽然用了张东荪旧作的书名,但内容却不相同。另外克柔还编过一本《张东荪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5月)。商务也重印了他的一本旧著。张东荪的书很多,细心收集并不是难事。有一段时间,我在旧书摊上常见他的著作。不过因为自己不是研究哲学的,没有特别留意。有一年在上海顺手拣到一本《人生观ABC》,我就让复旦哲学系一个新认识的朋友送了张汝伦先生。

    我这次读张东荪的《知识与文化》,受益良多。书后有五篇论文作为附录,都非常重要。我读第一篇《科学与历史之对比及其对中西思想不同之关系》,以为这是张东荪解释“李约瑟难题”的重要文献。在以往关于“李约瑟难题”的研究中,张东荪的这篇文章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刘钝、王扬宗先生主编的《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对这方面的研究论著收罗齐备,可惜没有注意到张东荪的这篇。《理性与良知》中有这篇文章,可能因为专业的关系,专门研究科学史的学者对哲学家的著作有时不是特别在意。

    张东荪在文章的一开始就说:“我们现在要藉用科学与历史之不同点以明中国思想之特征。不妨把有人已经提出的问题,即何以中国不产生科学,这个问题重新拿来分析一下。”张东荪认为,在近代科学出现以前,西方各种学术思想是浑在一起的,并没有分科,这个情形,与中国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程度有些分别。他说:“西方的情形只是浑合而未分,并不如中国那样的统一。”中国思想不仅是浑合而不分科,还在浑合中更有统一性。他再一次指出:何以中国与西洋在古代都是差不多的而反到了近代便这样不同起来呢?他认为中西所以不同之故,其种子就在于古代。并不是由近代而突然变成的。西方有科学不是偶然的,科学之成立虽只在近代,但其精神却在近世以前。科学未发生以前,科学的种子却早已存在了。

    张东荪特别提出,西方科学的出现是因为“‘物’(Thinghood)之概念之创造。”他解释道:“在科学未真成立以前,人类对于物并没有清楚的概念。从这一点上来讲,科学与历史可以说根本不同。科学的对象是‘物’,而历史的对象是‘事’。中国人尤其古代,可以说对于物没有清楚的概念。关于这一层就是现在所要讨论的,不仅表明科学与历史的不同,并且要说明何以中国思想只偏重于历史而不发生有科学。”张东荪认为,科学上对于物理学概念完全是科学家的创造品。他说:“他们把物与时间空间完全离开。这句话不是说把物置于任何时间空间以外,乃是说物的自身性质与变化与时间空间不发生关系。详言之,即不是在这个时间上这个空间内物是这样的,到了那个时间上那个空间内便变为又一个样子了。物虽是可变化的,却不是时间空间使其变化。这就是抽去了时间空间而专讲物。这个抽除时间空间而专讲物的态度就是科学家的态度。”

    张东荪认为科学思想是从希腊哲学思想里发出来的。他从三个方面作了解释:一、希腊思想大部分总是轻视时间与空间,尤其是对于时间认为不重要。二、希腊人对于“本质”的观念。“本质”这个观念在其本身上就有脱却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之意在内。三、希腊思想注重于“类”(Genus)。“类”的存在即为在自然界内有齐一性。每一个类是一个自封系统。张东荪认为只有把“实证”、“自然之齐一性”、“实验法”和“因果”这几个概念连缀在一起才能产生科学,这些概念是互相关联的一组。张东荪说:“中国人在历史上从古就没有这一组的概念,所以后来不会发展为科学。现代中国学者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中国思想中有一部分是合乎科学精神的。殊不知真正的科学对于上述的几个观念是不可缺一的。至于在态度方面有若干的相类,本不成为问题。”张东荪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思想上尚未形成严格的‘物’之观念,其故乃是由于中国只有宇宙观而没有本体论。因为对于‘本质’没有清楚的观念,所以对于宇宙不求其本体,而只讲其内容的各部分互相关系之故。因此没有把物从空时中抽出来。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人始终对于物没有像西洋科学家那样的观念。”他同时指出,中国人对于事却是很注重的。

    张东荪认为:“中国根本上没有因果观点的科学文化,但却确有辨证观点的史观文化。平心论之,西洋在古代亦未尝不有后一种观点。因为前一种是由实验而出的,后一种则是诉诸‘经验’(即阅历)便可成立。所以后一种比较上容易些。不过一个民族苟其历史愈长,则其对于史观上的变迁公式更容易有所发见。一个民族倘能根据其所发见的这些历史公例以对付一切而竟能绰乎有余,则这个民族决不会感觉另开辟新文化的必要。中国之所以没有科学乃是由于中国人从历史上得来的知识甚为丰富,足以使其应付一切,以致使其不会自动地另发起一种新的观点,用补不足。中国人不是没有学习科学的能力。近数十年来科学传入以后,中国人对于科学上的贡献足证中国人的头脑绝对不比西方人来得弱;反而乃是非常适于科学精神。可见因为文化的不同之故,而绝对不由于人种的品质。换言之,就是由于中国自有其固有的一套文化。而在这一套文化上,中国人不必更换观点却能应付其环境,则便不生有创新的需要。所以外国学者批评中国文化有自足性,想来就是因为如此。至于西方则不然。科学的产生虽不是偶然的,然而科学却始终在斗争中而滋长。所以西方文化是一个内部有冲突的文化,而冲突的发动力就是科学。有人说西方的全部文化史只是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史。”

    在关于“李约瑟难题”的各种解释中,张东荪的观点值得注意。在他同时代的哲学家中,要说对西方现代哲学的了解,张东荪可能是最多的一个,他的这个知识背景,使他观察问题的角度非常开阔。他的这个解释虽然是从哲学角度观察的,但对科学史研究也很有启发。

    ——文汇读书周报

 


tags:中国|哲学|中西比较
编辑:lix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