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犯罪、惩罚与监狱》 [荷兰]冯客著 徐有威等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尽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包括监狱在内的刑罚有着迥然不同的政治寓意,但监狱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很直接的。而自清末以来的中国近代,中国监狱的历史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清末以至于民国以来的犯罪、监狱,被我们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个遗憾,现在由一位对中国近代文明有着很深造诣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兼香港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的冯客(FrankDikotter)给填补了。其实,中国的很多读者对冯客教授并不陌生。早在1999年,他的大作《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就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列入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
阅读这部由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等翻译的《近代中国的犯罪,惩罚与监狱》,我们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看到了那样一个令人时而欣喜、时而不寒而栗的另类风景,由此得以观察近代中国犯罪、惩罚与监狱的花花世界。我以为此书至少有以下特点:
第一,主题宏大,重点突出。此书不仅关联刑罚学、犯罪学、监狱学,更有对近代西方人文思想影响下有关刑罚和监狱先进思想的介绍。由此使该研究置于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下,以此反观中国近代社会的那种刑罚学、犯罪学、监狱和监狱学的文明进程是在外力的胁迫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即使这样的一种被动,也因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而毁坏,使战时的监狱出现了严重的困难:食物短缺、疾病和死亡时刻威胁着监狱的囚犯和监狱工作人员。读者阅读时,俨然是面对了一幅近代中国监狱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还看到了作者给我们隐含的另一条线索:近代以来的监狱全球化进程。在这本书稿里,监狱全球化的理念、信息被广泛的记录下来。另外,此书对中国近代的监狱学研究也作了展示,使得监狱工作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这是一个不能遗忘的重要的问题。
第二,精细展开,叙事平实。此书的观点,更趋向于一种史实的陈述,在作者的妙笔下,我们看到了很多形象和直观的画面、很多的罪犯案例以及充满全书的关于监狱建筑、罪犯开支、犯罪、监狱经营等数据,使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了说服力、提高了可信度。
第三,史料浩繁,引证丰富。此书的注释有904处。参考文献中,仅档案文献,就多达4万余卷。这些档案来自台北国民党党史委员会档案和台北的国史馆,以及中国的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国内各大档案馆。作者还查阅了国际联盟档案馆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多卷相关档案。这些监狱的大量收藏资料大部分是他第一次发掘使用的。同时作者参考的印刷品资料多达近400种,尤其是书中展示的40余幅照片(计划书)弥足珍贵,它们为一般读者认识中国近代监狱,提供了直观和形象的资料。
由于该书稿涉猎广泛,有很多资料是第一次面世,这就给阅读者很大的心理冲击和满足。在一定意义上说,此书为他人进一步研究近代中国的犯罪、刑罚和监狱,提供了详实、准确的资料、信息和资料文献的源头,具有工具书的价值。众所周知,监狱与社会的发展密切地关联在一起,因而,此书与其说是中国监狱变化着的文化含义和社会实践,倒不如说是通过犯罪、刑罚与监狱的分析,阐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这对我们当下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当然,和任何书稿一样,该书的资料还是有所欠缺,某些观点也值得进一步推敲。也许是资料的欠缺,冯客先生忽略了1927年到1949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监狱。尽管,那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取得合法的地位,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甚至采取了“围剿”的政策,但是,共产党根据地的监狱,同样是存在于近代中国一个客观事实,它们对于后来新中国监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文章来源: 文汇读书报
上一篇:那个提出李约瑟难题的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