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著评介

德国驻华记者6年著了一本书:《如果毛主席知道》

来源:中国网作者:2009/09/10

    许多到过中国留学和工作的外国人,都有记录这个瞬息万变的庞大国度的冲动。用"China"这一关键词在世界最大的网络书店Amazon上查找,就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种用各种语言撰写、供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出版物。德国《南德意志报》驻华记者亚尼斯·福吉奥卡斯(中文名字吴亚尼),花了6年时间将他在中国撰写的人物采访报道收集成书,并于2月底以《如果毛主席知道》为书名出版发行。吴亚尼説:"我想通过我对普通中国人的叙述和描写,让德国读者更加接近中国。"德国之声电台网站3月31日对此作了报道。

    尝试描述复杂中国

    吴亚尼是2002年来中国开始他的记者生涯的。在这6年期间,因工作的缘故,他接触到许许多多各行各业、形形色色、有名或无名的中国人。他说,他尝试着去理解和描述这些中国人生活中的变化与发展。

    这本书的书名中文被译作《如果毛主席知道》。书的封面装帧简洁,红色的背景上是一幅画着脸谱的京剧演员瞪大了眼睛在读一叠中文报纸。

    吴亚尼挑选了23名来自中国各个社会阶层、从事不同职业的中国人的素材,在书中讲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叙述了他们迥异的经历和故事。他说,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极其复杂而且极具多样性的国家,是无法通过几百页纸说得清楚的。"我不是在写统计数字,我只是在描写完全不同的一些中国人,他们的生活一瞥。"

    如果毛主席知道中国社会这30多年来发生的变化,他会作何感想呢?吴亚尼猜测说:"我觉得毛就没有这样设想过,包括上一代中国人也没有预料到,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大地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中国人不善于表达"

    吴亚尼说,他在跟中国同行交流时发现,许多中国记者更为看重的是具体的信息要素和数据。而对他来说,捕捉到人的情感更为重要。但是,他也发现,中国人似乎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群体。尤其是对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进行采访时,如果想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和感想,尤为困难。

    有一次,吴亚尼去深圳的一家工厂采访年轻的打工妹。他想让那位年轻的姑娘给他描述一下来这家工厂第一天上班时的情景,对方却说"还可以"。"可是我在写报道的时候不能只写'还可以'这三个字。所以我就得把问题问得特别细。'第一天来上班时,还记得工厂的大门是什么样子的吗?''宿舍里住了多少工友?''你学了哪门手艺?''学了多久了?''上班累吗?''会不会觉得饿?'我得问上千个问题,才能在报道中写满一张纸。"

    "喜欢小人物的故事"

    10年前,吴亚尼还在慕尼黑读大学时,读了张戎的小说《鸿》。这部小说成为促成他在慕尼黑人民夜校学习汉语的原动力。

    10年之后的吴亚尼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但是,他并不期待这本书可以唤起更多德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如果有人因为看了这本书去学汉语,我会感到高兴的,不过,这并非我的任务和使命。我只是希望,通过写这本书打消德国人对中国怀有的一些恐惧感。我们还是很害怕这个国家,因为它对我们来说太陌生了。我要写的是一本介绍最普通的中国人生活的书,讲述他们的爱、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这本书里,吴亚尼也有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故事:"我喜欢为新华字典挑错、拯救汉语的老陈的故事;还喜欢在南京长江大桥上专门等着拯救自杀者的故事,还有中国第一个专门调查包二奶的侦探故事。我喜欢那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的故事。他们的生活可能第一眼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他们的经历却是对这个国家及其文化的最好诠释。"

    "重要的是理解中国"

    吴亚尼在上海已经生活工作了6个年头。他说,在他周围的大多数德国人,尽管居住在上海,但实际上仍生活在德国。他们只跟德国人交往、买德国面包房烤的面包、在家看德国电影。如果你问他们,你有中国朋友吗?他们会说:"我的中国保姆阿姨。"对此,吴亚尼认为,他的任务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中国人,因为即便尝试了,反正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吴亚尼在读书时曾努力尝试过:"那时候,我不喝咖啡,我报了一个学太极拳的班。但实际上,这些根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尝试着理解中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中国,努力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不畏惧并且主动寻求跟当地人往来,以便增进沟通与相互了解。我不再试着把自己翻版成一个中国人,这不是我作为记者的职责。"

    文章来源: 新华网

 


tags:欧洲|德国|文学|当代中国
编辑:l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