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33项符合 欧洲中心主义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38秒)
在当代欧美文化研究和社会历史研究领域,近几年来,阿里夫·德里克(ArifDirlik,1940-)的名字格外引人瞩目,这不仅是因为他在近十多年来的全球化研究和后殖民理论批评中尤为活跃,同时也因为他
不时地基于自己的第三世界血统和文化知识背景,提出一些既对“欧洲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思维模式有着挑战意义的新观点,而且也对处于后殖民氛围下的第三世界知识分子有着......
近几年,对中国传统历史的评价,恰逢各种西潮重又汹涌东来的当口,开始也变得飘忽不定起来。原以为后现代、后殖民思潮不会对古老的中国历史发生冲击,事实却不然。地球既然已经变得如此之小,目下西方各种思潮纷繁迭起,争雄斗奇,怎么会把中国给遗忘在一旁呢?看来对此类事情,若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先弄清其由来,难免会产生无所措手足的迷茫,更不用说理智选择了。
例如,“海......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学者彭慕兰的书,现今已经有了中文译本,书名一度被简称为《大分岔》,最后被定格为《大分流》,全译名应是:《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该书中译本出版之前,已经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前后足有二年的时间。其间既有译者的热情推介,也有西方学者不同反应和争议的转译(突出是黄与彭的争辩,《历史研究》先后刊出),以及中方的各种即时反响(包括......
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西方的现状及未来走向,无疑是中西比较文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可惜国内这方面的著述太少。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早已使得中西比较文学异军突起,不仅起到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作用,同时也使我们得以借助这一窗口了解更多的西方学术理论前沿的进展和新的课题,但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恐怕在于通过与西方以及国际同行的对话和交流,把中......
各位师长,各位同学,我很荣幸能有这个难得的机会到武汉大学来进行学术交流。两年前的暑假,我曾在这里介绍有关文化中国和儒学创新的一些相当肤浅的看法。这一次应新成立的中国文化研究院和哲学学院的邀请,把一些还不成熟而且还正在发展的观点给各位介绍一下。一方面与各位见面非常兴奋,另一方面我也感到有些惶恐,因为我要谈的这个课题太大,能够很平实地把现在还在发展的观点说......
[提要] 《论语》是国外认识中国社会的重要经典,在《论语》最早的8种英译本中,英国汉学界贡献了7种。 目前出版的40多种《论语》英译本中,经常被参考的多数仍是这些汉学家(如理雅各和韦利)的译本。这是英国汉学界为开启和推动《论语》英译和西方的儒学研究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不过我们在肯定英国汉学家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要在认识这些汉学家......
如果把1814年12月11日法国法兰西学院正式任命雷慕沙(AbelRemisat)为“汉·鞑靼、满语言文学教授”作为西方专业汉学诞生标志,那么我们可以把从《马可波罗游记》前后直到耶稣会入华这一段时间称为“游记汉学”时期。这期间有不少作品在西方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如元蒙时期的《柏朗嘉宾蒙古行记》、大航海以后拉达的《记大明的事情》、平托的《平托游记》、皮尔资的《东方志》等......
“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法国启蒙思想代表人物伏尔泰曾这么说。17世纪前后,中国趣味流行于欧洲。经历了千年流变,中西文化的流向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文化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许多学者大都重点关注“西学东渐”,却忽视从反方向研究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即对“中学西渐”的研究。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认为,中国文化是通过......
阐释学是倾听的艺术。
我说它是艺术,
是因为学会倾听是很难的。
——伽达默尔
反欧洲中心主义,是一张能走遍天下的通票。这是一个印度教授的看法。她在美国讲学,报酬丰厚;开讲之先,喜欢说,作为一个女人和印度人,她不得不屈居卑位。正是欧洲人,严格地说,是白肤色的欧洲男子,才是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的靶子。并非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有一个殖民主义的过去......
葛兆光,1950年生于上海,在贵州初中毕业以后,曾经在苗族山区插队,198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经在江苏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1992年起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2007年起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著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中国思想史》、《屈服史及其他》、《西潮又东风》、《宅兹中国》等。
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