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藏经洞发现以来,敦煌文书流散到世界各地,总计大约6万余号,最主要的几家收藏单位有中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现名东方文献研究所),其中英、法、俄所藏文书业已全部公开,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文书也将于近年全部刊布。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敦煌遗书中的绝大部分都已面世,尚不为人所知的只是极少数。
日本杏雨书屋藏有大量敦煌遗书
在未公开的敦煌遗书收藏机构中,杏雨书屋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五大、日本国内最大的收藏单位。就收藏数量而言,杏雨书屋虽不能与北京、伦敦、巴黎、圣彼得堡四大收藏中心相媲美,但就质量而言,却毫不逊色。比如世界上仅存的几种景教经典中,除《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和《尊经》(P.3847)现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外,另外的《志玄安乐经》、《大秦景教宣元本经》、《一神论》和《序听迷诗所经》四种景教写本原件均藏于杏雨书屋。
如今,杏雨书屋所藏西域出土文献正以《敦煌秘笈》之名出版,其中目录1册,图版9册,共计10册。目录册、影片册1、影片册2、影片册3已分别于2009年3月、10月、2010年3月和10月由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编集发行。由于《敦煌秘笈》为非卖品,仅印了250部,多为赠送,在日本并不多见,中国国内也仅有极个别单位和学者拥有,因此,大多数学人皆无缘得见,对此中情况所知有限。
据杏雨书屋现任馆长吉川忠夫先生在《敦煌秘笈》公刊辞中所称,《敦煌秘笈》系“东洋学泰斗羽
长期以来,外界一直无缘得见《敦煌秘笈》中的文书原件。值得庆幸的是,2010年4月19日至24日,杏雨书屋在大阪举办了“敦煌典籍和古文书”特别展示会,使得外界得以获睹文书原件。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学者多未亲到展会现场。
此次特别展示会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中国古代典籍、法典和公文书、学习和教育、生活和信仰,共计展出文书原件58号。其中,中国古代典籍部分有《尚书》残卷、《毛诗》残片、《礼记》残片、杜预注《春秋左传》残卷、《论语》残片、《庄子·让王篇》残卷、《汉书·匡衡张禹孔光传》残卷、《十六国春秋》残卷;法典和公文书部分有《开元杂律疏》残卷、《天宝六载(747)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户籍》、《天宝二年(743)交河郡市估案》、《开元二年(714)折冲府仗身等牒》、《天宝三载(744)仓夫令狐良嗣牒》、《开元年间米麦粟面钱等算会帐》、《勘印簿》、《癸未年(983)十一月河西百姓史喜酥买马契》、《乙未年(995)十月四日归义军驼官李粉堆就城角庄算会当宅群牧见行籍》、《丙申年(996)四月—八月归义军知马官阴章儿请判凭状及乙未年(995)十一月等归义军驼官马善昌,丙申年九月归义军驼官李粉堆请判凭状》、《天复八年(908)十月
展出原件中多数系原李盛铎旧藏敦煌文书,计有46号,另有原日本京
日本学界热切关注《敦煌秘笈》
《敦煌秘笈》陆续出版后,日本学界给予极大关注,尤其是东洋文库·内陆アジア出土古文献研究会的例会上专门安排了一系列有关《敦煌秘笈》的报告。冈野诚先生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杂律疏》背面的《四部律并论要用抄》,并对《杂律疏》上所钤李氏藏书印的时间做了推断。笔者的报告,比较了《敦煌秘笈》目录与《李(木斋)氏鉴藏敦煌写本目录》的异同,分析了《敦煌秘笈》中的李氏藏书印,并探讨了《敦煌秘笈》的重要价值。岩本笃志先生的报告对羽041R加以释录,进而对有关词汇做了考察;池田温先生的报告围绕杏雨书屋“敦煌典籍和古文书”特别展示会所展出的文书,充分肯定了《敦煌秘笈》的价值。落合俊典先生的报告,介绍了自羽田亨博士《敦煌秘笈目录》出现至《敦煌秘笈》影片册2出版期间,他自己的相关研究,并以羽098R《佛说行七行现报经》为例,考察了文书的真伪。片山章雄先生的报告,探讨了大谷文书和《敦煌秘笈》中唐代天宝二年交河郡物价文书的缀合问题。
此外,岩本笃志先生还对《敦煌秘笈》目录和部分文书做了研究,认为羽038R、羽072aR—2号文书从其内容判断,应为《三十国春秋》,通过比较《敦煌秘笈》目录与《李木斋氏鉴藏敦煌写本目录》,认为二者可能是两个版本。
日本学界对杏雨书屋藏《敦煌秘笈》的关注热情不减,通过以上介绍,希望能够增进我国学界对相关情况的了解,以期推动我国学界对这批新资料的深入研究。
(作者系日本明治大学客员研究员)
链接:
日本杏雨书屋地处大阪,系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所属藏书机构,在日本相当著名。其所藏书多以医书类为主,此外,还包括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先生恭仁山庄旧藏的善本和古籍,以及大量西域出土文献等。这些西域出土文献,多数为敦煌文书,少量为吐鲁番文书,共计775号。其中,编号1至432的文书为清末藏书大家李盛铎旧藏,其余340余号文书,有的系富冈谦藏、清野谦次、高楠顺次郎等人旧藏,有的系从书肆购买,有的系友人赠送。除有李盛铎旧藏敦煌遗书外,还有罗振玉、何彦昇、王树枏、梁玉书、许承尧等人旧藏的西域出土文献。
上一篇:[转载]华兹生的《庄子》英译
下一篇:天地均衡:恩斯特•布洛赫的孔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