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著评介

《新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重新发现中国

来源:中国网作者:白安儒2009/09/14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月刊6月号文章】题:评《新丝绸之路:一个崛起的阿拉伯世界正在远离西方并重新发现中国》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显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变化之一。它已经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经济平衡的看法——美中关系已经被广泛认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但是,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日益强大的一个必然结果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那就是,新兴国家之间的联系正在变得日益重要,而且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突出。然而,由于这种金钱、商品、思想和人员的交流大部分不经过美国和欧洲,因此西方国家几乎注意不到这种交流,因而也不能很好理解这种过程。

    中阿交流越来越密切

    本·辛芬德费尔的一本不太厚但内容紧凑的书是最早向西方读者会绍这部分内容的书籍之一。他根据自己的采访以及阿拉伯文报纸和中文互联网聊天室的资料描述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越来越密切的个人与商业往来。

    他说,“新丝绸之路”是对这种联系的一种简称,这种联系在2001年得到进一步促进。那一年正值9·11事件使美国成为一个不欢迎阿拉伯人的地方,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成为一个更加对外开放的国家。

    辛芬德费尔的本职工作是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办事处的经济学家。但是,在他的书中令人意外地很少提及传统经济学或石油市场。他最近在北京谈话时说:“这不仅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问题。思想的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东西方,而是在东方国家之间展开。”

    辛芬德费尔在书中介绍了一些个人的故事,包括出现在义乌的阿拉伯商人和试图在大马士革开设商店的中国商人。他认为,这些个人联系对阿拉伯世界与中国关系的推动不亚于中国能源需求和阿拉伯国家抗衡美国需求的这种战略考虑。

    辛芬德费尔没有回避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关系发展的局限性。

    辛芬德费尔指出,一个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和一个奉行社会主义但越来越倾向资本主义化的亚洲国家之间并没有什么天然的政治好感。所以,中国对能源的渴望并没有扩大为同沙特阿拉伯建立更广泛的经济和政治伙伴关系,同时,阿拉伯世界也不太可能像过去几年的非洲那样接纳大量中国资本和劳动力。

    “中国模式”的影响力

    他还头脑清醒地讨论了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思想影响。阿拉伯国家现在正在热烈讨论所谓“中国模式”,这并不是像某些学者所幻想的,中国找到了其它发展中国家能够照搬的经济增长新模式。

    “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在于榜样的力量:中国经济增长的记录表明了发展中国家实际上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因此,辛芬德费尔认为,中国可以帮助一些经济更封闭的阿拉伯国家做出改变。

    最初的丝绸之路源于中国对丝绸制品的全球垄断。现在,中国已经没有这样的经济优势。辛芬德费尔说:“在4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中国汽车没有中国丝绸曾拥有的那种辉煌。”辛芬德费尔随后写道:“当代丝绸之路永远不能再现过去的辉煌;世界变化太大了。”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对阿拉伯世界的最大出口国。但是,美国并没有彻底消失,中国成功向低收入国家输出消费品并没有从根本上威胁到美国的经济影响力。这种成功对中国来说有一定风险,因为出口增加,可能会加剧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紧张关系和阿拉伯世界的失业状况。该书的观点简而言之就是,西方国家需要习惯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中国、阿拉伯和中东地区重新崛起,同时越来越相互关注的世界。

    辛芬德费尔说,这两个古老文明之间的关系不会对西方“构成经济挑战,而是构成社会挑战”。在有关媒体的一个较长的章节中,辛芬德费尔记录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越来越频繁的对话,而且这种对话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而不是英语。而这种对话将是值得倾听的。

    文章来源: 中国网

 


tags:阿拉伯|文化交流
编辑:lix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