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网检索
国际中国学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33项符合 欧洲中心主义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331秒)
        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是欧洲17世纪著名的学者、耶稣会士,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一生兴趣广泛,著书四十多部,在物理学、天文学、机械学、哲学、历史学、音乐学、东方学上都有建树,“被称为最后的一个文艺复兴人物。”(注:G·J·Rasen Kranz: Aus dem Leben des Jesuite Athanasius Kircher 1602-1680,1852, Vol, P. 13......
     在2000年这个20世纪的最后一年里,岸本美绪从下列多个方面综述了20年来宋至清代历史研究的动态特征:档案史料的整理和公开,多语种的研究,欧洲中心主义的批判,“中国中心主义”和“汉族中心主义”的批判,“国家”与“地域”,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领域等(《以宋代至清代中期为中心》,《东方学》总第100期)。这一点与2000 年的明清史研究也......
[内容提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法律史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先前论著中某些关于传统中国法律的旧见陈说,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反省和批判。而引领此一学术风潮的代表,正是以黄宗智教授为核心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中国法律史研究群,他们的研究共同体现了“新法律史”的特征:在“历史感”的观照之下,连接经验(广泛利用......
    中国诗论的西播史,严格说来并不算长。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西译儒经,稍涉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学观。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它只是作为经学或文化研究的附庸,断续零星地传到西方。直到19世纪中叶,《毛诗序》才由理雅各(James Legge)译成英文。又阅数十年,翟理斯(H. A. Giles)撰写《中国文学史》(1901)时,全译了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20世纪上半叶,中论西译略有起色,出现了《文赋》......
    自秦汉时期,中国典籍便开始了绵绵不绝的东传历史。两千年间,规模不断扩大。比如,从1693年到1803年的111年间,仅日本长崎港,就有43艘中国商船,共运进中国文献典籍4781种。 
  中华书局今年3月出版 的严绍璗撰《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共收录至今仍在日本保存的汉籍善本约1.08万种,比起《四库全书》所收还多出几百种。 
  在流传海外的众多中国文献典籍中,有一本书叫......
    在我们看待西方汉学和由此产生的西方中国形象时,如何看待萨义德东方学所提供的方法,就对我们研究西方的中国形象很重要。 
    我认为东方学所提供的方法是有一定的问题的,如果我们依靠这样的理论来展开西方中国形象的研究,必须是慎重的。 
    讨论西方的中国形象,如何看待萨义德的《东方学》是一个绕不过的问题。同时如果讨论西方的形象学,我们也必须回答如何看待西方汉学......
    对于海外中国学研究,我们始终要有清醒的认识,首先要明确它本质上还是"外国学",然后要有比较明确的立场与它进行批评的对话,而不是简单地跟风。
    "批评的中国学"
    在谈海外中国学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新想法和新著作之前,我想先谈谈中国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的看法和理解。我们在文史研究院成立的时候提出过一个研究方向,就是"批评的中国学"。为什么是"批评的中国学"呢......
           阿列克谢耶夫(В.М.Алексеев),中文名为阿理克,是俄罗斯汉学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在圣彼得堡大学接受了俄国古典汉学的熏陶,毕业後访问欧洲各国汉学研究中心和图书馆,成为法国汉学家沙畹(E d o u a r dChavan-nes,)的入室弟子,然後於清朝末年游学中国。他知识渊博,学贯东西,在中国文学翻译和研究领域成就非凡,被郭沫若誉为“阿翰......
    对国外汉学的研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在其恢复和重建中最重要的努力之一,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学术现象?如何把其放入中国学术的流变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进行分析?如何提高我们对这一学科研究的自觉性?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 
    汉学和近代中国学术的转变 
    如果把日本宋学作为日本汉学的独立形态,日本传统汉学当形成于14—15世纪,它已有近......
    德国是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重要国家之一。德国的中国学研究同英、法等欧美国家相比,虽然起步晚,起伏大,但在战后发展较快,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做出了一定贡献。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德国的中国学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 德国中国学研究的历史进程 
    真正意义上的德国的中国学研究开始于19世纪,汉学教授的设立则是20世纪的事情,但它的萌芽和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