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网检索
国际中国学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559项符合 哲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171秒)
    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传播西方法文化的活动,带来了一系列成果,促成了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萌芽和诞生。
    上海曾是最早接纳西方基督教学说的地区之一。早在19世纪中叶,西方教会(主要是基督教新教)就开始了在上海的传播活动。如美国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李提摩太(R.Timoth......
    “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法国启蒙思想代表人物伏尔泰曾这么说。17世纪前后,中国趣味流行于欧洲。经历了千年流变,中西文化的流向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文化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许多学者大都重点关注“西学东渐”,却忽视从反方向研究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即对“中学西渐”的研究。北京大学......
    十八世纪前的德国汉学研究 
    德国的汉学研究起步较晚。十八世纪前,德国有些介绍中国知识的书,大多是天主教芳济各会的德国传教士。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汤若望( J.AdamSchallvonBell,1591─1666 )和基尔彻( A.Kircher,1601─1680 )。汤若望出生于贵族之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德国古典教育。 1911 年起入罗马耶稣会的圣 · 安德雷奥修道院学习,钦佩利马窦和金尼阁在中国传教......
【内容提要】
早期欧洲汉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耶稣会士汉学阶段。16世纪以后来华耶稣会士在中国文化方面的研究,是西方人大规模全方位研究中国文化的开端,欧洲汉学也从此拉开了序幕。第二是欧洲汉学的兴起阶段。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汉学在欧洲本土兴起。欧洲汉学的先驱人物提出了早期汉学所面临的语言学习这一基本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带动和......
        自然与自然观当然不是同一个东西。自然在本质上只有一个,所有的人都在同一个自然之内但自然观则因个人、民族、文化而有殊异。对自然观的考察因而是一项有趣的课题,可以由此测定某个民族或文化之品性。     
  一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当年对我颇为厚爱,常让我去她家,偷偷给我讲解《人间词话》。那阵子,外面“清理阶级队伍”的风声正紧。回想起来,老......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唐代士人生活的研究已经逐渐活跃起来,但是,对晚唐——从懿宗(859-873年在位)开始之后的五十馀年(在此期间,唐王朝遭遇了巨大的、最终无法解决的难题)——而言,尚有许多待发之覆。正如传统的中国学者(包括相当一部分西方同行)所指出的那样,对晚唐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晚唐政治与经济的衰落,不可避免地导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道教研究  
    美国是在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用军舰、大炮轰开中国大门以后,才来到中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汉学研究或者对中国的研究,比起欧洲要迟了一步。十九世纪中,美国陆续有传教士来华传教。其中公理会传教士明恩溥(ArthurHendersonSmith,1845-1932)于1872年到中国的天津和山东等地传教,兼任上海的《字林西报》周刊的通讯员。1899年在纽约......
这是邵东方博士所著的《崔述与中国学术史研究》。顾名思义,这就是要论崔述的学术,而且是就中国学术史而论之。书中的内容正好包括了这样两个方面。
现在东方要我为他的这本书写一篇序,我很快就想到的是,人们目前是否还认为有研究崔述学术的必要和可能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关于崔述,早在本世纪前期顾颉刚等先生已经研究过了,结论也早有了,现在还有什么再研究的必要?又......
我从来也没想到汉学史研究在国内居然会成为如此热门的学科!

我更没有想到我自己会成为汉学史研究学者群中的一员。

说句实话,从事汉学史研究,对我来说实在是个伤心的误会。

一切还要从1992年初我开始留日谈起。 

当时,我以爱知学院大学研究生的身份来到日本,师从日本东洋史学著名学者田中正美教授。田中老师的专业是晚清史研究,他曾在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门下留学,所以......
    关键词 英国文学 中国题材 中国形象 他者想象 文化利用 
    英国作家通过中国题材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包含着三重意义:关于异域的知识;本土的文化心理;本土与异域的关系。对英国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不管他们以何种途径来认识中国,从何种角度来观察中国,用何种......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