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网检索
国际中国学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29项符合 中西比较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52秒)
    在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研究生学术入门丛书》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有幸见到了《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道与逻各斯》、《封闭的文化圈》的作者张隆溪先生。张先生经历颇为传奇,他没有读过大学,"文革"结束后以"同等学力"直接考进北大西语系,师从杨周翰先生,又与朱光潜先生、钱锺书先生亲善。在海外任教多年,他始终致力于推动东......
    提要: 史景迁是一位人文色彩浓厚的史学家,其著史面向大众,注重史学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化。大体而言,辩证的历史思维、以小见大的史学构思、移情式的心理追寻、文学化的历史叙事与自觉的社会史视野构成了史氏著史的一般特征。史氏的著史风格是与其自身的治史理念、东西方文史传统的影响以及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美国史学发展多元化的历史现状紧密联系的。围绕史氏的治史风格,学......
  上世纪20年代,艾·阿·瑞恰兹(Iror Armstrong Richards,1893-1979 )在剑桥大学任教期间结识了其时在该校就读的留学生初大告,从而逐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他的专著《美学基础》(与奥尔登、伍德合著,1922年)专门请当时在剑桥的徐志摩在扉页上题写了"中庸"二字。该书翻译并较为详 尽地分析了"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的具体所指,将其奉为"先师所言",......
    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西方的现状及未来走向,无疑是中西比较文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可惜国内这方面的著述太少。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早已使得中西比较文学异军突起,不仅起到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作用,同时也使我们得以借助这一窗口了解更多的西方学术理论前沿的进展和新的课题,但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恐怕在于通过与西方以及国际同行的对话和交流,把中......
http://sinology.cssn.cn/was5/web/search?channelid=299039&searchscope=&searchword=中西比较...
    中国诗论的西播史,严格说来并不算长。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西译儒经,稍涉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学观。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它只是作为经学或文化研究的附庸,断续零星地传到西方。直到19世纪中叶,《毛诗序》才由理雅各(James Legge)译成英文。又阅数十年,翟理斯(H. A. Giles)撰写《中国文学史》(1901)时,全译了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20世纪上半叶,中论西译略有起色,出现了《文赋》......
    [提要] 尽管美国史学界对史景迁的著史风格是基本肯定的,但也不乏批评乃至指摘的声音。在这些形形色色以至迥然相异的品评背后,体现的不仅是不同史家对史学性质的不同认知,而且也暴露了当今美国乃至西方史坛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史景迁    著史风格    不同认知    美国
    自史景迁[2](Jonathan D. Spence)的史学著述相继被迻译成中文以来,史氏的著史风格无疑成了学界......
内容提要 对于海外中国文论研究,不仅要从学理层面来把握其基于自身传统及思维来看待中国文学及文论,还应借此反观我们自身的研究,并与之建立某种积极有效的对话与交流,在此双向反观的视野中,梳理与比较具体文论观念,并深入思考其研究立场、文化构成以及理论意识等更为根本性的层面。 
    自八、九十年代以来,欧美汉学界的中国研究日益受到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著......
    内容提要 刘若愚是美籍华裔比较诗学研究家,他平生出版了八部与中国诗学有关的专著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他的比较诗学理论体系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中国文艺理论走向国际化也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全面研读刘氏专著及其论文的基础上,对其建构的比较诗学体系作了整合性的描述。
    关键词 刘若愚 国际汉学 比较诗学 

    刘若愚(James L.Y.Liu......
内容提要:本文在一个中西比较的视域中,结合新出土的历史文献,对《中庸》中“诚”、“性”、“情”、“礼”和“教”等最为重要的观念及其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揭示了《中庸》所蕴涵的一个完整连贯的结构的哲学意义以及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宗教性。
关键词:《中庸》 诚 性 情 礼 教
一、前言
《中庸》的开头是......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