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网检索
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81项符合 中国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83秒)
  地区间主义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现象”,是地区主义和区域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潜在的世界政治互动新模式。在国际关系中,地区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是作为地理概念的存在,另一方面则是作为政治架构的存在,限定并塑造地区和国家行为体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区已经扮演着国际行为体的角色,不过,这种角色的扮演,是建立在自身地区一体化取得相当成就的......
  内容提要:构建“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一个歧见丛生、远未成型、前景未卜的话题。即便如此,对于其已经表现出来的具有较大影响的观念基础进行反思并不为时过早。通过从两个角度对“中国学派”背后所体现的观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学派”面临的观念困境在于:如果我们批判西方作为深层差异之外在表现成果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否会株连到该内核的其他优势方面?在......
  内容提要:地区间主义是国际关系的新实践,同时也正在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国外学术界围绕地区间主义的内涵与外延、动力与功能以及其与地区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尽管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在相当程度上延续着西方的议程,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试图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上做出超越。就该议题的未来发展而言,比较分析和理论化应当是两大基......
摘要: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而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新的类型。本论文将探讨在共同利益上存在着的潜力和风险,并给出若干合作的原则。在此背景下,作为一个特例,GMS的合作、特别是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方面的合作,将得到特别关注。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一直都是建立在(某种程度上由贸易潜力显示出的)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并且将风险降到了最低程度。......
   今年是中国国际关系学建制50周年。1964年,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国际政治系的成立为标志,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得以确立。50年风雨兼程,几代人艰苦探索,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学科的自觉、学派的自觉、学术的自觉得以不断发展和巩固。  当今国际体系的转型正在把中国推向世界舞台、历史舞台的中心,步入“知天命之年”......
  如何准确、及时、专业地报道南海问题  ——关于占领国际事件报道制高点的几个视角  近年来,南海问题的热度急剧上升,发展成为检测中国对外政策与和平发展战略的关键性事件。如何准确、及时和专业地报道各国围绕南海问题的角力,是摆在中国传媒眼前的重要课题。  文/钟飞腾  一、聚焦南海问题的国际、国内动因  在谷歌中输入“南海问题”关键词,超过650万条中文......
      资料图:佐科总统标准照      许利平教授新书封面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高颖】25日,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位印尼首位来自当权精英圈以外的总统还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同日,《从贫民窟到总统府——印尼传奇总统佐科》新书发布会暨“一带一路”与中国-印尼关系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举......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南亚三国的历史性国事访问已圆满结束,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的深入发展,南亚地区在中国对外战略整体布局中的地位上升,从战略高度对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以及南亚国家的发展状况进行政策性研究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叶海林近日对记者表示。......
  2006年11月2日,来自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的12名学者在北京和平宾馆举行“中俄印战略合作对话”研讨会。会议的主题包括“中俄印三组双边关系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地区和全球视角下的三国间合作”和“寻求三国合作的重要领域”。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主办、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协办。中方代表主要来自上述两所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三名印度学者分别来自和平......
  中国国家领导人有关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得到美国高层的积极回应。探索形成大国关系的新模式,是未来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的方向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中美两国达成“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共识。2012年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美期间,倡议中美之间应建立一种“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2012年5月......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