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网检索
中国社会学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508项符合 中国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63秒)
  世界各国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是增进不同民族间相互理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式。当代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与古老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交相呼应,为新时代“中国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方法和视角。由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旨在搭建一个支持海外青年“中国学”研究人员和智库学者的交流与研究平台,为......
“国家制度与经济发展:来自新经济社会学的洞察”
学术报告会在我所召开
 
 

 
2016年7月6日,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弗兰克·道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广言厅做了题为《国家制度与经济发展:来自新经济社会学的洞察》的精彩演讲。弗兰克·道宾教授主要研究比较历史社会学、组织研究、不平等、经济行为及公共政策,其主要著作《创造机会均等》、《打造产业政策:铁路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海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飞跃,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实......
中欧学者研讨老年福利政策

6月20—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北欧福利实验室在京举办首届中国—北欧福利论坛,论坛主题为“老人福利与社会政策”。与会者就老龄社会、老年福利政策等中国和北欧共同面对的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老龄社会带来的严峻局势和挑战,老年福利发展、老年政策和照顾服务,社会服务和积极的老龄化,以及老龄福祉的改进......
苏老师离开一周年了,我们都很想念他。这是一位师长的远离,但不能阻碍一位学者的永存。洛文斯坦(Karl Loewenstein)在1964年海德堡韦伯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曾说过,学者消失在自己的作品背后。苏老师离开了,但他的作品还在,通过阅读、体会,我们还可以感知到、受益于他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他的光华会辉耀在学生后辈的持续的学术行动中,使他的道德文章行出来、传出去。
今......
题 目:韦伯来到中国(1920—2020):百年学术历程中的当代知识人重建
作 者:何 蓉
来 源:学习与探索 2022年02期
自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韦伯研究领域始终热度不减,韦伯作品的翻译、研究文献的译介和专门研究领域的兴起,代表着中文韦伯学术的持续发展。实际上,中国学者在近百年前即对韦伯有所了解,而“韦伯热”迟至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有其社会历史背景与资料局限等因素......
 
各位学界同仁,
中国社会学会2018年会将于7月15至17日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将主办“当代中国研究”分论坛。现向学界同仁征集与会学术论文,相关事宜如下:
 
一、论坛主旨介绍:
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当代中国研究”最初指的是海外学者对当代中国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内经历的巨大的社会变迁的一种学术反应,是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对当......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摘 要:中国特色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建构, 是一个理论自觉的过程, 也是一个新的理论话语建构的过程。郑杭生所倡导的理论自觉观和在理论话语创新方面所做的很多重要研究, 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探索了理论创新的道路。话语建构论致力于通过话语来揭示社会研究或知识生产的方式, 强调话语在这一过程中的建构作用。我们通过......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征文启事
 
尊敬的各位学者:
您们好!近年来,中国社会发展面临新特点、新主题。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应立足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自觉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话语体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建......
陈光金
 
“市民社会”概念源于西方,是一个反映社会(society)与国家(state)的关系的历史范畴。从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市民社会”概念以来,直至今天,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在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这个概念始终吸引着相当部分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尽管如此,“市民社会”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相关理论阐释形形色色......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