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研究所检索
农村发展研究所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85项符合 史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137秒)
  “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一问题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从本质上看还是一个历史的产物。探索“三农”问题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线索正日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日前,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协办的“中国历史上‘三农’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近50位专家学者参......
 
 
        中国的土地制度在名义上是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土地级差地租为少数人占有,在某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以掠取和占有地租为中心的一种激励机制,此为近10几年来社会矛盾的主因。 
 
        对于土地制度,很多人缺乏准确、深刻、简洁的概念体系进行分析,也不理解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迄今为止,私有制、国有制优劣的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争论还在......


(黄宗智,中国人民大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出路何在?一种主要意见认为唯有在更高程度的城市化之下,减轻农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才有可能改造中国农业,建立大规模的农场,淘汰小农经济,使之接近先进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此前,应该维持今日的承包制度,尤其是用来保证粮食生产的口粮地制度。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它的可能......
  [内容提要]二十世纪以来,知识界对“三农”问题贡献了相当多的理路,但浓浓的决定论气味力透纸背。为此,可寻找一条综合叙事之路。首先,明确自己的身份,力图在辨识各种命题的基础上,出入各种事实中,提供关于乡村社会的较客观的认识。其次,尽量让研究对象说话,自己既做局外人也做同情者,保证程序上的客观性。第三,研究对象的生活,很可能是“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内容提要】中共中央于2013年年初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全国讨论沸沸扬扬,其中的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提倡土地的大量流转,以为借此可以同时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率。其所用的口号“家庭农场”是来自美国的修辞,背后是对美国农业的想象。本文论证,这是个不符合世界农业经济史所展示的农业现代化经济逻辑的设想,它错误地试图硬套“地多人少”的......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久前在南开大学举行,与会的海内外近百名学者就环境史学的发展作了热烈的探讨。刘翠溶、景爱、李根蟠、侯甬坚等先后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在十场学术讨论中,与会者就全球视野下的环境史研究、环境变迁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诸要素的历史变化、生态环境与社会构造和运行空间、灾害、疾疫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活和文化等多......
 
 
原标题:比较中拉城镇化经验实现社会公平发展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及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拉学术高层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城镇化:公平正义与社会政策——来自中国拉美国际经验的比较”为主题,中国、巴西、......
“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认为   
“三农”问题与集体化时代的历史紧密相连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举行。与会者围绕研究集体化时代中国农村社会的重要意义以及研究的路径方法和资料运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集体化时代的农田建设、农民心态、......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仍然是“三农”问题。这已经是中央连续第四年就“三农”问题下发一号文件,“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和深化。     重视农业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其首先要保证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就像美国农业部长迈克·约翰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如果你要吃饭,农业就很重要”。看似玩笑,实则有理。无论中......
  2010年10月23—24日,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办了“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高层论坛?2010”,来自中央党校、中宣部、教育部、国务院新闻办、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 1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和前沿问题。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在致辞中说: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需要我们从传统的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