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网检索
国际中国学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831项符合 文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789秒)
1、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是为推展亚洲文化的全面性综合研究之目的而创设的东京大学附属机构,成立于一九四一年,创始初期只依科别性质分设三个部门:(1)哲学、文学、史学部门,(2)法律、政治部门,(3)经济、商业部门。以后经历多次改组,一方面是因研究层面的手扩大与分化,同时也顺应各略界重视亚洲地区区域研究的趋势,而不断调整研究体制......
  梁秉钧的《对抗的美学:中国诗人中的现代主义一代之研究》 ,是他1984年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戈分校时的博士论文。此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而它的视角选择与以前的研究有所不同,“不把文学现代主义仅仅定义为一种技巧实验或对于都市生活的描写,而是视之为一个具有创新与批评精神的、截然不同的创造模式,它实际上在四十年代达到成熟&rdq......
    中国诗论的西播史,严格说来并不算长。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西译儒经,稍涉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学观。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它只是作为经学或文化研究的附庸,断续零星地传到西方。直到19世纪中叶,《毛诗序》才由理雅各(James Legge)译成英文。又阅数十年,翟理斯(H. A. Giles)撰写《中国文学史》(1901)时,全译了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20世纪上半叶,中论西译略有起色,出现了《文赋》......
       【内容提要】 江村北海曾提到中国文学影响日本有200年的时间差。但从江户中后期开始,这一影响更加快捷,诗话也是如此。日本诗话脱胎于中国诗话,内容也以论析中国古诗及诗论为主,是一种面向中国的“外邦”诗话。本文辨析了中国文学影响日本文学有200年时间差的说法,论证了日本诗话在早期脱胎于中国诗话,在江户后期又逐步本土化的表现,说明日本诗话在面向......
  提要:在中西文学交流史上,《诗经》在西方的流传一直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汉学家运用西方文学理论对《诗经》的多视角研究建立起两种文学通过理论的移植而形成的比较关系,这是西方诗经学上的一大重要特色,而对《诗经》阐释史的深入探讨又是其一大焦点,对这两方面的系列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考察其得失,借鉴其成果,有助于我们在既有对话的基础上延续中西之间的有效对话......
    内容提要 唐诗在美国的翻译与接受,在范围、形式、影响和理论探索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在西方汉学领域确立了坚实的地位。从历史发展与现状、主要译作简介、译文评析、对现代美国诗学与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对话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对20世纪中国与西方在文学文化的译介与交流方面的重要活动与成就进行评述。
    关键词 唐代诗歌 美国文......
道教小说是道教文学里的重要门类,至今留存大量宝贵文献,对这些资料进行发掘、梳理和考辨,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陆就有少数宗教学学者开始关注道教小说,至今已有更多学者参与,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这之前,港台学者及其他海外汉学界对道教小说早有研究,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某种程度上都不在大陆之下。
◆台湾
台湾 “道教......
   
    一代文学巨子老舍先生,以他丰富而高品位的文学创作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他拥有最广大的中国读者,也赢得了大批外国读者和研究他的专家的爱心。在中国,自从1926年老舍先生在《小说月报》上连载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开始,“老舍研究”也就同时起步了。至30年代,随着老舍创作的成熟期的到来,以评论《猫城记》、《离婚》为中心,形成了......
内容提要 《庄子》经过汉学家、传教士的介绍传到德国,其中包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德国文学家所接受,并在创作中有明显的体现。特别是在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运动中,老庄哲学思想流行一时,卡夫卡等文学家神往庄子。老庄的“无为”哲学和“天人合一”思想被用来构建其新文化。
关键词 《庄子》 德国文学 接受 

    为了更好地考察德国文学中《庄子》的因素,......
    在现代外国作家中,与中国有缘的莫过于美国的赛珍珠和英国的燕卜荪了。前者在中国生活了将近40年,还因创作了中国题材的作品于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在该奖项的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的。而作为英国现代文坛杰出诗人兼批评家的后者,曾两度在中国居留任教,教授英国文学,为我国“造就了一大批英国文学研究者和许多诗人”。(王佐良语)作为一名来华执教的外......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