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检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202项符合 当代中国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1.203秒)



内容摘要:
对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如何分析,直接关系到结论的适应性和正确性问题。中国的民族问题远自千年前就已经存在,延用西方的方式、方法、眼光以及概念分析具有漫长历史积淀、丰富现实表现的中国的民族问题,可能不失为一种方法,但就针对性而言,却值得深思。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判断对错或者解释什么,而在于一些观点是否真的有利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解决。

  ......



内容摘要:
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表明,基于平等和团结原则的、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政策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成功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中国现实环境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增强中国民族理论国际学术对话能力......



内容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呈现"文化遗产"概念在中国兴起的思想观念脉络与社会历史背景,指出当代中国所兴起的文化遗产保护浪潮,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重建地方感的社会实践与知识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所形塑和承载的地方感,不仅延伸丰富了地方话语的现代表征意义,也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构筑了一种经验性的时空感知框架,是构建现代性的身份政治与认同机制的关键......



内容摘要:
新时期民族关系领域深刻变化影响,关于中国民族政策评价及未来走向问题,理论界产生了严重分歧与争论。民族问题"文化化"、"公民化"理论和族际政治理论是其中两种代表性观点,前者主张全面反思与重构当代中国民族政策,后者则从族际政治视角对现行政策进行理论阐释与辩护。比较分析发现,两种理论取向在对中国民族问题治理提出各自深刻见解的同时,也都存在某些理论盲......



内容摘要:
敦煌哲学的提出,究竟是依据于敦煌现有的地域实在及哲学史实,还是仅仅是以敦煌的象征意义而创立的一个哲学学派,这是敦煌哲学所以成立的前提性问题。敦煌哲学缺乏实在性的哲学研究对象,因此本质上是以实相精神性为核心的创造性的哲学。以敦煌已有的一部分文化为基础,以敦煌所代表的人类追求宇宙人生根本大道的精神活动为象征,建构解决当代人类精神困境的哲学体系......



内容摘要:
中间权力网络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织基础。当代中国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治理绩效存在差异性,东部和北部边疆在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上都强于西部和南部边疆。边疆治理差异的产生.源于权利型、权力型和传统型中间权力网络在各边疆多民族地区的不同分布。边疆多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权利型中间权力网络的发展、传统型中间权力网络的转型和权力型中......



内容摘要:
对发展劣势的少数民族实行补偿政策,实现其优先、倾斜发展及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终极目标是逐步消除民族发展差距,实现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在发展成为民族问题主要内容和民族关系核心要素当代中国,民族发展补偿政策的发展、完善对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构建意义重大。以民族教育偿政策为例加以说明。

    


  ......



内容摘要:
遗产在近年来成为一个热点,不仅政府层面在积极申遗,而且许多社会力量也加入遗产的申请、保护与重新定义之中,使得遗产在中国呈现出一种井喷状态。如何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解分析,并对遗产概念进行一种基于中国经验的反思成为当下研究的关注点。文章以与遗产相关的博物馆中物品作为切入点,首先梳理物品在中国传统中的意义及其所激发的情感归属感,然后着眼于当代中国......



内容摘要: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念提倡一种文化的自知之明,即一种知此、知彼、知彼此的文化反思过程,这也是在对自己和他人的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完成文化认同、承认文化差异、寻求文化对话路径的过程。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观昭示我们,当代的中国文化创新是在对传统文化真正认识的基础上对当代文化环境和发展方向的探索。要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葆有文化反思的思维意识,在全球......



内容摘要:
当代中国民族工作对外形象,指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工作实践、民族工作环境以及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和中国民族工作者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印象、评价和看法的综合反映。民族工作对外形象管理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环境的需要,是维护国家统一、保持民族地区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是推动中国民族工......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