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检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386项符合 中国农村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352秒)
央行网站消息,为大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和政策宣传引导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曾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会同有关部门和机构编写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主要介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情况,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进展,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创新,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方面出台的改革措施和扶持政策,取得较好的政策引导和社会宣传效果。近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2)......
摘要:本文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正相关性被大多数理论研究者所证实,但由此推断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投入金融资源则过于简单化,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国正在加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程为主导农村金融规模与转型方向的关键因子,城市化进程所推动的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是农村金融转型的重要决策变量,农户收入结构的演变亦促进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因而城市化......
摘要:本文运用金融地理学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现实的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约束,指出农村二元金融模式脱离了中国农村现实的地理环境,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融资问题。在中国农村双重地理环境约束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并结合实例提出适合中国农村地理环境约束的发展模式:以大型农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中介的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联合模式。关键词:非正规金融;农村金融 ......
摘要:早期的社会保险是在参照和模仿商业保险的运作机理后,草创的一种新制度。作为一对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概念,二者之间在我国农村地区不断发生变迁,从单方越位、竞争对立到目前的局部协同。本文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二者关系出现变迁的深层次原因,提出须尽快改进二者关系,通过制造“双赢”效应,更好地服务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关键词:中国农村;商业保险......
说中国经济难以承受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滑的痛苦,主要是基于中国的就业压力。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阶段,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尚有待于向城镇转移,增加城镇就业岗位的压力很大。这就要求中国经济要保持一定的高增长速度。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截至2006年底,中国农村共有5.31亿劳动年龄人口(即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其中......
本课题立项时间:2006年5月,预计结项时间:2008年12月。课题将以国情调查和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为基础,将综合归纳、定性数量、规范实证等各种方法运用于本课题。同时,将中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农民增收以及乡村面貌的改善放在总体经济转型、城市化进程、内需不足及建立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主要内涵;中国农业、农......
摘要:本文采用分省的面板数据对农村地区间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1995-2008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差距总体上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基尼系数上升了0.0639,但增幅出现明显减弱趋势。基尼系数变化及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变化显示出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一致的含义;结构性效应已不再是农村地区间收入差异的唯一构成来源,收入集中效应对基尼系数起了明显的增加作用,工......
本项目立项时间:2010年1月;预计结项时间2011年11月。一、调研的必要性中小企业融资以及对农村金融的支持问题一直是我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难点问题。一方面中小企业以及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中小企业,截至2006 年末,我国中小企业已达到4200 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占企业总数的99 %,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6......
摘要: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是突破农业发展中资金瓶颈的途径之一。本文基于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方针政策,定位于农村小额信贷,在阐述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其发展的重要性,并从供求角度解析了农村小额信贷在实践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一是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大力推行农户贷款证;二是......
摘要:本文采用劳动力配置效应模型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1997-2008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和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6.33%和1.72%。分地区看,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部地区劳动生产率和GDP提高的影响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受益最小。为应对当前剩余劳动力总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