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学网检索
中国民族文学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785项符合 文化交流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1.158秒)
问题的提起王沂暖教授将《格萨尔王传》的《世界公桑》之部译成了汉文,这是对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的一大贡献。对此,表示由衷地高兴。译者在译文的“前言”里说:“史诗中屡次出现‘噶伦’字样,……而噶伦官职的设置,也自清朝初年开始。因此,我们初步看法,这部史诗成为完本的写作时期,当在十八世纪以后。”……...
  8月12日至13日,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60年来维吾尔族的进步与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到会看望了与会人员,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出席开幕式。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肯定了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及其成果......
文化部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通知 文社图发〔2005〕17号 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中国文联、轻......
    口头传承史诗《格萨(斯)尔》是中国西部民族在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作为活形态的史诗,《格萨(斯)尔》至今仍在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少数民族民间(还有百余名民间艺人在民众)传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目前,世界各国、国际社会对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联合国教课文组织近年来制定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呼吁世......
  汉族是中原诸族统一体的后裔  中华民族精神的养育离不开中国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华夏族群在这里肇兴,汉族在这里形成。  汉族(把汉朝核心地的人们称为“汉人”,这是周边少数民族叫出来的。)实际上是中原诸族统一体的后裔。历史上,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从东北、西北进入中原地区并建立了政权,后来又因融入汉族而消失于......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有一个渐进的、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从开始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直到对其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与把握,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学界对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的认识也同样走过了这样的历程。现在回顾以往,感慨颇多,其实,我们仍处在不断接近真理的征程中。
  藏族是一个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很久以前,藏族的先民便生息在高山雪域之中,经过漫长的......
越南河内白马庙是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庙宇,在历代不断得以重修,所祀的神灵由伏波将军到龙肚之精的变化,则隐晦地折射出中越两国关系由宗藩之国发展为平等的国家关系的时代大背景下,伏波信仰逐渐被抹消,二征夫人逐渐成为越南民族英雄而广为崇奉,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因此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我们需要比较诗律学,通过对世界各民族诗律的比较研究,可以对各种诗律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等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文学史、文化史和国际文化交流的研究,对民间诗学、比较诗学的研究,对诗歌翻译与新诗创作,也会有巨大的益处。但是,诗律的民族性是最强的,两种语言的不同诗律往往距离很大,很难翻译,许多翻译家甚至认为在译诗时不可能将原有的格律照样翻译过来。茅盾先生曾......
  中国蒙古学研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积淀丰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蒙古学研究实现现代转型,进入有序发展轨道,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蒙古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理念前沿化,研究方法多元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以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蒙古学研究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浪潮......
  《清代蒙汉文学关系论稿》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和文化学专家扎拉嘎先生的比较文学理论著作。作者精通蒙、汉文,其论述文字通畅精美。这部三十万语言纯学术化的著述,经历了长达二十几年的打磨与推敲,凝结了一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人员的心血。  《清代蒙汉文学关系论稿》是本著的副标题,它的正题名为《比较文学: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从这个主标题思路上我们可以知道......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