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网检索
国际中国学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652项符合 欧洲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429秒)
    近几年,对中国传统历史的评价,恰逢各种西潮重又汹涌东来的当口,开始也变得飘忽不定起来。原以为后现代、后殖民思潮不会对古老的中国历史发生冲击,事实却不然。地球既然已经变得如此之小,目下西方各种思潮纷繁迭起,争雄斗奇,怎么会把中国给遗忘在一旁呢?看来对此类事情,若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先弄清其由来,难免会产生无所措手足的迷茫,更不用说理智选择了。 
    例如,&ld......
中新网1月5日电 香港《大公报》5日刊出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仅仅30年,中国就形成了“中国综合模式”,成为继欧洲“莱茵模式”、美国“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之后世界第三大发展模式,它是最有希望、最具未来意义的模式。在21世纪大文明变革中,中国模式将显示巨大优势,证明东方崛起的大文明意义。 
  文章摘录如下:
  21世纪堪称“......
    可以说在中国史研究每一个断代领域里,中国、欧美和日本学者之间学术上的互动关系都有各自的特点,或者说各自的小气候,唐史领域一个特点是曾出现了一位中西兼通的中国学者陈寅恪。陈寅恪家学渊源深远,自幼熟读中国经典,后游学欧洲,通数种欧洲语言和在欧洲才能学到的中国古代民族语文。他的唐史研究成果被中、西学者共知共享,但是在1949年以后被中国内地学界抛弃,经日......
     如果把1814年12月11日法国法兰西学院开设汉学讲座,并正式任命雷慕沙(Abel-Rémusat,1788~1832)为第一位汉学教授,作为西方“专业汉学”开始的标志,从此在西方大学的教育体系和知识谱系中有了汉学这门学科,那么我们可以说以1583年9月10日(万年十一年)罗明坚进住肇庆为起点则拉开了长达二百多年的“传教士汉学”的帷幕,虽然此时以入华耶稣会士为代......
    西方人士对中国的认识最初是传说式的,中国的丝帛和瓷器早已传到海外,使西方世界为之心向神往。自13世纪马可波罗亲临中国以后,特别在16至18世纪,欧洲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开始常驻中国,传布西方宗教学说与自然科学知识,同时把在中国的经历见闻诉诸于文字传回欧洲,由于交流的载体已从物演变为文字,因而形成最初的汉学,后人在总结汉学发展史时常把这个时期概括为“传教士书简......
    说起“汉学”,人们常常会联想到清朝乾隆年间,有一批读书人皓首穷经,在故纸堆中讨生活的情景。那是在封建集权政治高压之下的一种远离现实生活的学术研究,又称之为朴学和考据学。而本文所说的“汉学”,是指西方人对中国进行学术研究的一门学问,英语为sinology,意思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等内容的研究;而乾隆年间的“汉学”,称之为“国学&rdquo......
    本文详细论述了莱布尼茨时代的四位德国汉学家,每个人的学术成就,汉学研究的特点和知识的来源,并叙述了他们和莱布尼茨的关系。通过这样的研究展现了17世纪德国汉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环节,从而给读者提供了莱布尼茨时代的文化和学术背景。
    莱布尼茨是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关注东方,关注中国是莱布尼茨思想的重要特点,那么当时莱布尼茨读过哪些德国汉学家的著......
    我对这本书翻译成中文深感荣幸,期待着中文版的出版能够引起新的学术对话。我衷心感谢北京大学的刘东先生与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合作,进行了必要的安排,尤其要感谢史建云女士为这本书所作的特别认真的翻译工作。这本书现在已经两岁了,借此机会进行一些修改自然而然成为诱人的念头。但我没有这样作,只是订正了几处印刷错误,并改正了附录E中纺工和织工收入的一些计算错误。(幸运......

莱布尼茨(G·W·F·von Leibniz,1646—1716年)是17—18世纪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力学家、神学家和史学家。他是上承希腊哲学,下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人物。莱布尼茨一生中从未到过中国,主要是受法国入华耶稣会士们的通讯和著述之影响与启发,成了欧洲最早仰慕中国文明的人物之一,甚至是当时在欧洲风行一时的“中国热”中的典型人物。德......
    第一章西方汉学早期发展脉络 
    一、19世纪以前的欧洲汉学 
      (一)耶稣会士的宗教精神 
      (二)早期的汉学与历史学 
      (三)欧洲中国观的转变 
    二、19世纪学院式汉学的兴起 
      (一)汉学讲座的建立 
      (二)四个主题与19世纪中期汉学环境的变化 
    三、20世纪初期汉学的跃进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汉学 
      (一)美国汉学的兴起与区域研......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