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网检索
中国社会学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723项符合 欧洲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45秒)
 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一是经济要繁荣发达,二是社会要全面进步。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偏重偏轻也不成,经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就经济社会两者关系来说,第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发展才有物质条件,所以必须确定经济要优先发展的原则;第二,经济......
题  目:老龄化成本的国际比较与中国应对策略——基于养老支出视角的分析作  者:杨黎源来  源:作者投稿原 载:《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3期摘  要:老龄化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了养老金绝对与相对数量的双重扩张,进而影响了经济增长和养老金收支平衡。为降低老龄化成本,欧洲提出了福利紧缩开支、延长工作年限、加强劳动力市场激励等改革措施。人口快速......
一、问题:处于十字路口的东亚社会 最近几年,东亚相关国家之间围绕着领土问题爆发了一系列的纠纷和冲突,如中日钓鱼岛之争、日韩独岛(竹岛)之争、中菲黄岩岛之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和中越南沙群岛之争等等。这些领土之争,再加上朝鲜和韩国之间的分裂、对抗和统一问题等,都隐含着巨大的战争风险。尤其是今年内爆发的中日钓鱼岛之争、日韩独岛(竹岛)之争、中菲黄......
  2010年上半年中国发生了诸多的罢工,其中位于南海的本田零部件公司的罢工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频繁的工人罢工中,有外资企业员工要求加薪的,也有国企工人反对改制的;有发生在原来就有较多罢工事件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也有新发生在内陆地区的。与罢工相伴随的还有多种多样的劳工个人行动,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发生在深圳的富士康工人跳楼自杀事件,先后有十余名工人从楼上......
卷首语 味道   “人莫不饮食,而知味者鲜矣。”(《中庸》)中国古人很早就将味觉与鉴赏力联系在一起。于是成就了汉语中的“味道”一语。   饮食辨味为什么能够进于道?这意味着进餐并不仅仅是为了充饥,养成食髓知味的鉴赏能力才是终极目的。古代的烹饪大师伊尹说:“鼎中之变,精妙之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知味,不仅要求精细的感觉能力,而且还要求高明的判断和评......
  中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度。在长期的乡土社会里形成牢固而持久的乡土意识。中国共产党要在农民国度里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必须对乡土社会进行广泛持久的政治动员和宣传,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与认同。宣传本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功能。但通过“宣传下乡”,将宣传延伸到广泛而分散的乡土社会,实现对农民的思想意识改造,以获得农民的支持与认同,则是......
 摘要:全球化和城市化使得贫民窟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地球上蔓延。如何反思中国正在极力推行的城市化过程?欧美作为民族国家的发源地,其历史来源于地中海的城邦国家,资本主义在经历不同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其核心和动力都是城市。中国历史上的城乡关系不像西方是对立的,相反,中国的城乡关系是互相哺育的过程。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的开启,中国的城乡开始分裂,......
 7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争鸣”版发表林济教授《日本汉学界没有“宗族社区”理论分析框架吗》一文,与我展开讨论。其观点非常明确,即“日本汉学界有‘宗族社区’这一概念”。他所举例子是日本中国学研究者清水盛光的观点。林说,在《中国社会研究——社会学的考察》(1939年6月)和《中国家族的结构》(1942年6月)两书中,“清水盛光均是从宗族的角度分析村落共同体......
 一、改革开放后影响三农问题及现代化进程的四个关键点  1、1982年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个改革的意义大家都很清楚,这里就不详说了。  2、1998年在中西部一些地方实行退耕还林、还湖、还草,标志着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  这意味着中国近几百年靠过度的垦荒、围湖造田以增加粮食产量的生产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再也不必靠挤压空间来寻求粮食增产,终......
 内容提要: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的制约长期存在是讨论中国农业本体论问题的基本前提。根据农业经济活动主要与自然过程结合的本质特征,世界农业可以划分为三种经营类型:大农场农业、小农场农业和小农户农业,任何不顾客观条件推进以大农场规模化为经验原型的“农业现代化”都会造成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双重负外部性。中国2007年提出......
首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