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网检索
哲学中国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4805项符合 文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46秒)
  
内容提要 本文从学科命名(文学概论、文艺学、文学理论)变化,典型论著(田汉《文学概
论》、蔡仪《文学概论》、以群《文学基本原理》、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南帆《文学理论》、王一川《文学理论》、陶东风《文学基本问题》)的演进,中国文论与世界主要文论(俄、英、德、法)的比较,梳理了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写作的演进,对这一演进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文学理......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形式上没有严整的体系,但在思想内涵上独立自足,自成体系。如何把这个潜体系用合理的叙述结构展现出来,并揭示其诸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恰恰是摆在文艺学界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主持并独立完成的“十一五”国家级指南类高教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以精心筛选的几十个古代文论重要范畴、命题为纽结,依据古......
  

一 语言的主体间性本质
现代文论实现了由认识论到语言学的转向,也实现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向。从语言学的角度说,文学的主体间性就是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文学语言与现实语言的区别正在于是否具有主体间性。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源自语言本身的主体间性,是语言的主体间性本质的实现。因此,为了论证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我们先考察语言的主体间性本质。
谈论语言,首先......
  
 “文学审美论”是众多看待文学性质和价值的观点和方法之一。从历史上看, “审美论”是从外国引入的一个术语, 在英语里是 aestheticism, 国内多译作“唯美主义” 。然这种译法容易产生误解, 似乎aestheticism 是只追求美而不顾其他的“主义” 。事实上, “ 审美论” 的基本特点是从审美范畴出发来认识和评价艺术。文学审美论的基本信念是:文学的主要属性是审美性,文学的根......
  
人,既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但首先是自然的人。人从自然中来,又到自然中去。生和死就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这是人和社会都无法改变的规律。人在生死之间的一生中,所谓的“活着”也不仅仅是社会地活着,首先还得自然地活着。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一再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靠自然界生活” ,“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从人类原始的......
  
内容提要:文学既有自身的内部规律,又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外部规律。从后者的意义上说,文学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是必然的。美学与人学是文学的近邻,从事文学的美学研究、人学研究是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更迫切的任务。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为形象性、情感性、形式性。文学的人学本质,集中体现为文学不是神学,也不是兽学,而是人的精神现象学,是动物性与非动物性、欲望与......
十多年来,“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在文论界较为流行,最近一段时间受到质疑。当今文学观念多种多样,比如文学可以是...
文学既有自身的内部规律,又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外部规律。文学研究既要注重文学的内部研究,又要兼顾文学的外部研究。从后者的意义上说,文学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单一地就文论文,只能使文学研究局限于肤浅的、狭隘的层面。
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文学的心理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道德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文化学......
  
 
    文学的边缘化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命运及其应对一直是文学界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来有学者指出,在后现代社会中,“一方面作为艺术门类和文化门类的‘文学 ’急剧边缘化,另一方面作为各种话语要素的‘文学性’却全面渗透和弥浸,成为无所不在的话语运作方式”,[1]从文学性角度对当下生活做出了独特而有力的阐释,为观察理解文学性因素在当代社会......
  
世上万事万物都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中存在与发展变化。我们要建构的审美学(即美学)和文艺审美学也要在新的历史现实的时空中有新的建构和发展。
姑且不论文艺审美学还没有完善体系的建构,即使已建构起了完善的体系,也还必须顺随着文艺审美活动在新的历史现实的时空中有新的建构与发展而发展。
新时期的美学在坚持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应该面向现实,加强应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