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研究检索
近代中国研究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7614项符合 社会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153秒)
近代化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应该说,从近代化的角度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突破了以前单纯通过资本主义萌芽论证明清社会变迁的简单模式,使人们从一个相对宽广的视野,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回答中国社会是否发展,或在多大程度上向前发展的问题。近代化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社会形态问题的认识,起到了推动思想解放,促进学术发展的作用。然而,无论是......
原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
 
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党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发展规律和举措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王春燕)2017年12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与中宣部理论局巡视员、副局长王心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揭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京清主持会议并宣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中国社会史研究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史学界思想最为活跃,成果最为丰硕的研究领域。社会史复兴以来的从业者主要有三代人,第一代以陈旭麓、章开沅、冯尔康、蔡少卿、乔志强、田居俭、刘志琴等老一辈学者为代表,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史学危机”的呼声中毅然提出开展社会史研究的要求,并为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搭桥铺路,开启征程;第二代人在前辈搭设的舞台上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
 
    内容提要 社会史已经构成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向之一。不过,在其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些关乎其学科地位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检讨。笔者仅就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其一,近代社会史理论建构中的“社会学化”问题。其二,社会史的“范式说”问题。其三,多元化趋向与历史学的学科本位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唱响史坛的社会史,可谓......
1964-1965年,施坚雅发表了3篇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专论,对中国市场体系初步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模式。(注:G.William Skinner,"M arketing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Part 1,2,3,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24,No.1-3(1964-1965).)前2篇专论,对晚清及民国时期的中国农村市场变迁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初步奠定了施坚雅模式。这一时段,恰好与中国学者......

 

郑起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北京100006) 
自太史公作《货殖列传》和《平准书》,历代史书和志书关于经济史的记载遂形成延绵不绝的传统。建国以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上的指导地位,作为社会基础的经济,其史的研究受到了重视。然而,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领域却多有变化。“文革”以前主要偏重于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80年代生产力研究开始受到重视......
1978年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新时期。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领域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真实记录这一时期社会领域改革发展的演变脉络、重大事件和辉煌成就,以铭记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历史,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组织编写了大型文献图书——《当代中国社......
在中国第一代职业社会学家里,吴景超治学方法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
在中国第一代职业社会学家里,吴景超治学方法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