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网检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662项符合 中国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1.227秒)
  编者按:国际共运黄皮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A类项目“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新进展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出版资助。2019年以来已连续出版四册中文版。2022年开始出版英文版、意大利文版和越南语版,引起各国共产党广泛关注。本公众号自今日起将陆续编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海外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争论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海外学者作为“局外人”对中国所做的观察和分析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学者的背景和理论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有的难免失之偏颇,只有在充分了解、分类梳理和追根溯源的基础上才能真正......

  当前,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有效回应针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各种“崩溃论”和“终结论”,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为后盾。为此,我们一定要在不偏废两个基本点的前提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资......
  科学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地提出问题是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马克思说:“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


  2015年9月27日、9月30日、10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单位在德国柏林、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分别召开了第二届中国道路欧洲论坛。会议主题为“中国道路:成就、原因、问题、对策”。中方与会代表31人,在各分论坛作交流发言计36人次。德、法、意三国正式与会代表46人。各国学者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一、关于对中国道路的理解与思......
  各位学者,同志们,朋友们: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当年辛亥首义的发生地武昌隆重开幕了。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陈奎元院长,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来自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诚的欢迎!也对湖北省政府及学界的精心组织和筹划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百年前的十月,驻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
  所谓“思潮”,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状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倾向或思想潮流,如潮水那样汹涌起伏;亦指不断涌现的思绪。任何思潮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条件。历史思潮,则是这一切在社会历史矛盾规律性运动中的体现或反映。历史思潮往往在总体上表现出世界性的主题,如大航海时代后的“世界历史”思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论断不仅表明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更蕴含着“新时代”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开拓性引领。从世界社会主义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行”,这既是重大政治论断,也是重要学理判断,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之间的大逻辑。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学理逻辑,关键在于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逻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生命逻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融通逻辑,以及马......
首页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