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网检索
国际中国学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559项符合 哲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236秒)
    美国中国史学界“把中国广大国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历来成为风气。”[1]然而,2 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研究中国史的学者——特别是年轻的一代,逐渐将研究的焦点从过去的“整体研究”转到地方史的研究上。这些学者在中国地方史的研究中,逐渐淡化过去中国史研究中强烈的对策性色彩,与费正清一代刻意观照中西碰撞下的宏大事件的叙事传统不同......
  
1919年7月,王光祈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图为1920年部分会员在北京岳云别墅合影

1920年8月16日,天津觉悟社邀请少年中国学会、青年工读互助团、曙光社、人道社等社团在北京陶然亭召开实现“改造联合”座谈会。李大钊与会并讲话。
  毛泽东青年时期,只参加过两个社团的活动,这青年时代的经历在他一生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这两个社团,一个是长沙的新民学会......
   傅高义(Ezra F. Vogel),哈佛大学亨利·福特二世社会学教授,曾担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精通中文和日文。傅高义1930年7月11日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特拉华市。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威斯理安大学。此后曾在美军服过两年兵役。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去日本学习了两年并进行了一些调查访问。1960-1961年他在耶鲁大学任助理教授,在1961......
    去年(1991)秋天,庆应大学的杉野元子老师从日本给我寄来了两本书。其中的一本,就是藤井省三先生的新著《中国文学百年》(日本新潮社1991年2月版)。那本并不太厚的书相对于“中国文学百年”这个大题目来说稍稍显得单薄,但在大致翻阅之后,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在一般日本学者的著作中很少感受到的东西——这就是本书体例编排体现出的宏观历史眼光,以及......
        一
    明治四十余年是我国思想史上令人惊叹的时代。其时的学术,特别是“汉学”,推移转变的状况大致可作如下区分:
    第一期:明治元年——十年代初
        汉学的衰退与启蒙思想的盛行
    第二期:明治十年代初——二十二三年
        古典讲习科与斯文会的活动
    第三期:明治二十四五年——三十五六年......
    郑子瑜先后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及美国传记学会编入《世界名人录》、《世界学人传》等。毛策在《郑子瑜传稿》中称赞他的学术风格实际上是其人格风范的折射:"他将其高尚的人格力量反映在治学上,不从流俗,独自立尊,铸造出当代华夏学人独到的品格。"  "余坐书局北窗下校印书数纸罢,视日向晡矣。"晡即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这位勤奋工作的书局职员不是南通人而是韩国著名诗人金......
    论及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以往研究集中于两点:一、侧重于西学东渐的探讨,而对在华外侨对中国的调查研究注意不够。二、多注重于思想、学派、人物,而少有对文化机构做个案研究,尤其对这些机构的文化交流模式尚未引起重视。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是近代外侨在上海建立的一个文化机构,以其独有的模式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此机构,学界尚未深入研究,(注......
        内容提要 作为对“冲击-回应”说的反动,柯文“中国中心观”的研究范式自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注意,然而又由于它内在的矛盾性——过分强调了中国的内部因素在中国近代发展中的作用,会导致“中国中心”的困局。而从历史实际来看,引起中国近代变革的动力仍然在西力的进入,所以柯文这一研究范式仍有其巨大局限性,并不能完全说......
    1930—1932年间,苏联特工理查德·佐尔格以德国著名记者的身份为掩护,领导他的情报小组在中国搜集了大量情报,特别是关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 成为苏联判断德国和日本战略意图的重要参考。俄罗斯《远东问题》双月刊2005年第3期发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维克托·乌索夫撰写的文章,介绍佐尔格和他领导的小组30年代在中国所从事的战......
  ■嘉宾: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 
      李剑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 
  ■主持:吴子桐 
  吴子桐:请两位教授分别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美国学”和美国的“中国学”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欧美传统的“汉学”与现在的“中国学  
”有什么区别? 
  张西平......
首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