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检索
中国考古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903项符合 哲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3.719秒)
  古代中国的艺术与神话同政治有着不解之缘。我们已经相当习惯于把政治看做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决定因素,然而,认识到它对古代中国也具有同样重要性的人却并不多。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将得之于考古学的,以及文学和艺术的材料与观点结合起来,对此作一番论证。
  因而,本书具有双重的目的:其一,提供一个基本的视界,从性质与结构两个方面对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古代中国文......
  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传入中国,100年后的今天,考古学在中国这般欣欣向荣,已经逐步全面介入中国历史的研究,甚至有学者发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拓展史料,而不断拓展史料的希望,在于考古学”的论断。可以说,上古史的重建已经基本上依赖于考古发现与研究,甚至于战国秦汉时期以降,对国家基层治理、家族关系等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向考古学倾斜。

  学科范式转变与问题意......
  新时代中国动物考古学应呈现出怎样崭新的面貌?笔者认为,首先,它的研究视野是广阔的,打破地域的局限和时间的藩篱,从全球化的宏观角度关注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它的研究方法是开放的,以骨骼形态研究为本,有机融合古DNA、同位素、脂质和蛋白质等多种研究手段,与历史学、语言学和畜牧学等学科形成联合攻关的态势。最后,它的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古......
  敦煌里的中国 敦煌里的世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周年新书访谈
  光明悦读:1930年,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言中正式提出“敦煌学”的概念。何谓“敦煌学”?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领军出行图 图片选自《敦煌学十八讲》
  郝春文:敦煌学是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史迹和敦煌学理论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包含上述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历史、地理、社会、民......
  西丰西岔沟墓地的出土资料终于编辑成书,就要出版了!第一次能亲手把玩这批材料时,我还是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学生。1961年冬,我到吉林市参加考古调查实习后,途经沈阳参观辽宁省博物馆,承李文信馆长的美意,请孙守道先生摊了一桌子该墓地的文物,逐一介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形制奇特的铜柄铁剑、有“胡人”装束人物的青铜饰牌、泥质灰陶和夹砂褐陶共存的随葬陶器。......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这一带有哲学意味的话题或许有了新答案。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对外发布了一项关于华夏族群探源的重要科研进展:经过八年艰辛探索,利用古DNA技术解析古代人类样本的基因组,科研团队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的历史面纱。相关成果已于5月15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散落着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其中,大遗址作为最为宏伟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遗产,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物质载体。这些满天星斗的大遗址不仅是古代先民不断劳动创造和改造自然的重要历史遗迹,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见证。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文物保护与城镇发展之间矛盾也不断凸显,......

  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来自于人类对真善美爱的永恒追求。许多年前,在读书中了解到,如果要知道“真”,应当去了解科学和逻辑学;要知道“善”,应当去了解伦理学;要知道“美”,应当去了解美学;要知道“爱”,应当去了解宗教学。待到做了多年考古研究后,才感觉到通过对人类过去创造的物质文化世界的研究,同样可以去探索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地总结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其中,“包容性”是最能展现中华文明的世界格局和开放胸怀的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
  连日来,社会各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新征程上,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传承好发展好中华文明
  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