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网检索
哲学中国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68项符合 中国农村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4.914秒)
这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社会。它的“前”,是一个背负着几千年封建主义文化传统、因袭的半殖民地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其实质来说,和谐社会主要指人与人、人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底线要求”,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所在,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换言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条件;人与自然失去和谐,人类......
任继愈(1916.4.15—2009.7.11),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1916年4月15日生于山东省平原县。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毕业。1939年考取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师从汤用彤和贺麟教授攻读中国哲学史和佛教史。194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在北京......
梁漱溟, 广西桂林人。他的鼎鼎大名, 天下皆闻。...
1. 本文拟从“人性”与“人性化”的角度来谈论中国现代性问题 [1];想要阐明的一个观点是,人性的回归,自利或自爱的人性的释放,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助推器,并且它构成理解与解释中国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性化”的目标,应当构成中国现代性的目标取向。
所谓“人性的回归”,指的是对人的追求自身利益的肯定,以及对这方面的权利的保护。中国的经济改革的切入点—......

学报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1955年创刊(原名《华中师范学院学报》)。本刊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与分......
  

1949年以后,在我国领导人中最早提到“集体主义”概念的是刘少奇同志。1951年7月25日,刘少奇在修改华北局向中央写的《关于华北农村互助合作会议的报告》中亲笔加上了这样一段话“继续实行互助劳动制度”,“在长时期内,在农民中就进行了一种实际上的集体主义教育,是将来组织集体农场必需的思想基础。”[1]刘少奇在这里虽然是论述要不要取消互助组立即实现合作化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中国学界、思想界出现了一股从正义视角审视、评判社会问题的热潮,且颇...
 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社会各阶层迅速分化,社会和经济急速转型,某些阶层由于具备某种优势或权力,在资源的
...
环境作为人的家,从本质上来看,它是生活的。它是人的生活的场所,人的生活动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