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检索
中国考古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898项符合 中国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1.571秒)
  敦煌里的中国 敦煌里的世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周年新书访谈

敦煌汉简 图片选自《敦煌学十八讲》
  光明悦读:敦煌学研究的旨趣何在?
  荣新江: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大量写本书籍和文书,为20世纪初叶中国学术从传统走向现代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其中不仅有中国学者所关心的经史子集,如六朝和唐代初年所抄写的《古文尚书》,两种久佚的《毛诗音》,还有已佚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
  中国考古的中国特色首先就在于中国考古面对一个非常独特而体系宏丰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尤其是具有时空广阔、丰富系统的优势,在世界国别考古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已经揭示了我们的民族......
  近日,历经10年,项目组六次亲赴现场调查“打磨”出的学术精品——《龟兹石窟题记》(以下简称《题记》)一函三册面世。国家出版基金、上海市文创基金的推荐专家之一、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审徐文堪这样评价《题记》出版的意义:“本书问世,其学术意义极其重大,将会改变中国龟兹学和吐火罗学的研究面貌,由原来的跟跑转变为领跑。”

《龟兹石窟题记》项目组成员在石窟现场......
  作者简介:孙庆伟,江西上饶人,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主要从事中国青铜时代考古研究和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山西晋侯墓地、陕西周原和周公庙遗址的发掘。出版《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追迹三代》《最雅的中国——春秋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周代用玉制度研究》等专著。 
  考古学是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延伸,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
    昨天上午,《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出版座谈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这是首部由中国学者编成的流入日本的文物目录,收录了一万五千余件被日本劫掠的中国珍贵文物的资料。据说,它也是唯一一部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目录。在其成编66年后首度出版,其中的艰辛坎坷让人唏嘘。在座谈会上,唯一健在的编纂者、原国家文物局顾问、著名文保专家、92岁高龄的谢辰生先生,......
  中国西藏地区的文字出现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建立以后,此前漫长的时段无文献可据。由于传统藏学研究主要依赖汉、藏文献和极少量的吐蕃金石、简牍材料,无法解决考古学上关于西藏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的关键性问题。经过数代中国考古工作者接力,这些问题实现突破,西藏考古的话语权逐渐转移到中国学者手中。
  科学考古证据显示,西藏的文化和文明始终和中国内地......
  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越南考古最早是在殖民统治时期主要由法国学者和其他西方学者开启并奠定基础的,时至今日,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考古研究依然为西方学者主导,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的考古学者在东南亚大陆连续从事了几十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出版了大量的考古报告和研究论文、专著,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然而这些研究都是在在西方......

  “中国考古要有世界视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说了这句话。

 

  这种世界视野,是一种关注世界文化发展、并愿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是一种愿意与世界各国进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态度。

 

  眼光从向内到向外

 

  曾经中国考古人的目光只盯住国内,忽略甚至无......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中国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变化规律,为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支撑。
  新时代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2020年9月28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