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研究检索
近代中国研究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005项符合 学术史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56秒)
原标题:一九五〇年为何率先成立近代史研究所
 
1950年5月,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作为“延安史学”的化身、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家级史学研究机构,近代史所承接延安史学之脉络,主要以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人员为班底。令人疑惑的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积累薄弱,中科院为何率先成立近代史研究所,而非涵盖范围更为全面的历史研究所?时人对此如何认识,主持其事者有哪些考......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九卷),吴松弟主编,戴鞍钢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017年出版,916.00元
 
吴松弟教授主编、戴鞍钢教授副主编的九卷本《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经过25位作者近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2014年至2016年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这套《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全书达510万字,从空间角度描绘了一幅中国近代经济变迁的宏大画面。除第一卷“绪论和......


2019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院挂牌仪式暨“民国史研究再出发”高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一层大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冲及,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以及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
11月24日凌晨4:30,因病医治无效,史学泰斗祁龙威在扬州...
我最早读的周汝昌先生著作,是《红楼梦新证》,时在1990年代初。其最能引起共鸣的,是“红楼纪历”、“史事稽年”二章,当时所做笔记上出现最多的是“心有戚戚”四字。继而遍读周公书,再与其他健在的红学大家的著作相较,结论是:周汝昌是当之无愧的当今红学第一人。又六、七年,谋食京华,乃与周公同住一城,但因生性木讷腼腆,又不喜“攀扯名人”,故从未起意要拜谒请教。再......

      
     1923年北京大学创办《国学季刊》,揭开了“整理国故”运动的大幕。由胡适执笔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被奉为这场运动兴起的标志。这篇宣言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时下,重温《〈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能否从中有所镜鉴、得到些许启示呢?
 
1、《宣言》重要的地位
 
1923年北京大学创办《国学季刊》,揭开了“整理国故”运动......
2013年8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
——谈《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驻北京布道团人员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一书部分篇章的翻译及相关问题
 
  学术批评是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我看到很多人因为热衷于“学术批评”而引火烧身。但毫无疑问,“学术批评”却又是学术史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可或缺。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学术批评是推动学术进步的一种动力。所以,就学术本身......
随着国家发展及国内外形势变化,社会各界对边疆问题日益关注。最近10年来,学术界对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边疆颇为关注,涉及领域众多。相关论著层出不穷,学术期刊专题组稿不断增多,学术会议主题也丰富多彩,有力地推进了近代边疆研究的发展。
 
近代边疆日益受到重视
 
过往的中国近代史领域大多将边疆研究视为边缘学科。一些在近代史研究领域发展较好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也较少......
作者张太原,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原文载《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5期,注释从略
 
晚清民国,常常被称为近代中国,尽管边际有所不同,但大体相当,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此间,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从各个层面和各种角度重新寻找真实的晚清民国成为治近代史者一个普遍追求的目标。然而,如何走进蕴含着多重世界的晚清民国,即使对于专业治史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