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检索
中国考古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246项符合 当代中国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262秒)
  当前考古学的发展与现实社会的需要存在差距
  如果我们秉持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中国考古学的实际影响,而不是先预设一个目标,我想我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定位更可能得出更切实的认识,更好地了解到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意义与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过去的十年左右,中国社会明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在与考古学相关的领域,那就是每年有大量的观众去参观博物馆,......
  泱泱中华文脉,何以涵养时代底气?由国家文物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出品的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饱蘸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近期在东方卫视和百视TV播出以来,广受各界好评,获赞“有深度、有信度”。据悉,《何以中国》依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最新发现,分《秦汉》《摇篮》《星斗》《古国》等8集,解读“考古写史......

  目前,在“一带一路”的国策日益深入的情形下,很多读者都需要比较全面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主要内涵。因此,现在急需一种既全面,又权威的丝路通论性著作面世。刘迎胜教授的这本《话说丝绸之路》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应运而生。——荣新江

 

  “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最开始所指只是一个比较狭义的东西方贸易之路,......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一场以考古为主题的集体学习,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66次集体学习唯一的一堂考古课。在这堂课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考古工作为什么重要?新时代的考古工作怎么展开?跟着总书记一起走进这场考古课。
  这三场会议,都有“考古”元素
  考古,一个看似冷门的领域,今年9月被习近平总书记频频关注。
  28日举......

  当代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学,文明起源已经是占主流地位的研究领域,如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持的“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课题,至于2002年开展至今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更是以规模宏大、涉及领域广泛而全面、研究技术既经典又高新而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这是中国考古学几十年发展的必然结果。北京大学赵辉教授认为:

  

......

  正是始终秉持这种“去中心化”的超前理念,使苏秉琦先生提出了“区域类型理论”。他明确指出,中国考古学文化犹如“满天星斗”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华大地上。
 


《我的父亲苏秉琦: 一个考古学家和他的时代》  苏恺之著


北方-中原文化连接示意图
 

  一个儿子的回忆

 

    “我最早的记忆片段是1941年的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
  嘉宾:李新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秦 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
  采访:李 婷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未曾中断的国度。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发展至今的内在脉络是什么?这个文明古国如此强的韧性和生命力从何时开始?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①《何以中国》海报。②甘肃省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黄金饰品,体现了“......
  12月23日,由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的中外联合考古项目工作会议在京如期举行。会议旨在全面梳理2019年中国科研机构和高校赴外开展联合考古工作的最新进展,以及外国机构在中国开展的涉外考古调查、发掘和合作研究项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中外合作考古工作,不断提升中外合作考古工作水平,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但是扪心自问,我们在得出某个认识时,是自己观察思考所得,还是人云亦云呢?所以,出于理解认识的目的,反复审视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推敲”。

 

  这里有个问题首先需要思考一下,那就是理论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反复推敲理论呢?没有理论又有什么妨碍呢?大多数人都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相信客观世界外在于我们,......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