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学网检索
中国民族文学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36项符合 中国农村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2.355秒)
 内容提要:与正统、主流的土改小说相比,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对“土改”的叙述,尽管在叙事模式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殊族情,使得这种叙事更显复杂。在李乔的小说《欢笑的金沙江》中,对“现代化”的展示和强调成了作品建构土改叙事的重要手段。只是这种“现代化”未能得到更为深入的开掘,仍然受制于传统的二元对立结构。这一结构,在范稳的《水乳大地》诗意化......
■ 演讲人简介:  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史诗研究学会会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民俗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著有《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合著)等多部著作和几十篇论......
·人民日报专栏:文学观象·  对话人:  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高建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方 宁(《文艺研究》杂志社社长、编审)  贾平凹(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一级作家)  阅读提示  ●从创作主体的角度讲,文学起源于民众。文学不是几个“天才”饱食无忧之后的臆造。......
·影视看板·片名:马背上的法庭(故事片)出品时间:2006年片长:101分钟导演:刘杰   剧情:        在云南西北蜿蜒的红土路上,缓缓走来这样一支队伍:50几岁的法官老冯,因政策变动即将离开工作岗位的摩梭书记员杨阿姨,第一次下乡参加马背法庭的彝族大学生阿洛。队伍的最后,是一匹老马,驮着象征他们代表的国家权力——国徽。这是一个在山区流动着......
    刘魁立,祖籍河北静海,1934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小镇昂昂溪。1961年从莫斯科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得俄罗斯语言文学副博士学位,1997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证书。1960年代以及1980年代至今,在中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多次进行民俗学及民间文学的考察活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民间文艺学、民族文学和民俗学的学科建设,尤其着力于民间叙事的理论研究和欧洲民俗学史......
【提要】本文以一个村庄中女性口述的集体化经历、感受和记忆为主要分析对象,讨论了女性记忆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宏大的社会工程对女性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的重新建构。女性在承受生命中巨大的苦难的同时所感觉到的精神快乐正是建立在既是认识又是“误识”基础上的“符号权力”治理功效的体现。她们的记忆和讲述为理解和洞悉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国家治理模式和国家—社会关系开辟了重要......
  民间宗教是对应正统宗教或主流宗教而言,主要在下层民间流行,在历史上往往受到主流社会和宗教的歧视、排挤甚至打击,但却绵绵不绝,始终拥有众多信众,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间宗教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及其来源   中国历史上的统治阶级从其自身利益和巩固等级秩序出发,对民间宗教有时利用,有时打击。对于新兴的组织化的民间宗教疑虑较重,防范打压多于利......
 摘  要:社火是中国农村在春节期间流行的表演仪式和民俗活动,在这种表演仪式的背后,反映的是民间社会的伦理观念和精神风貌。历史悠久的甘肃陇中社火,是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陇中社火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村社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功能,在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关键词:表演仪式;功能;文化人类学;陇中......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38 期 12 版“跨学科研究”文章之一。  历史人类学经验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自己的研究方式,也改变了我看待他人工作的态度。首要的是,它教会我始终对任何类型的先入之见保持警惕。  我的历史学田野调查经验始自20世纪90年代晚期,当时我正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撰写博士论文。其间,我在济南生活了两年,对华北平原的乡村有着浓厚的兴趣。......
  端木蕻良(1912-1996),本名曹汉文,更名曹京平,笔名端木蕻良。辽宁省昌图县鴜鹭树乡人。其故乡地处辽宁北部科尔沁草原南端,是个满、蒙、汉多民族杂居的区域。他出身于一个根柢厚实的大地主家庭,父系原为汉人,六世祖辈由冀东逃难来到东北,家族迅猛发迹,与地方权势相互勾连,曾出任过当地官吏。端木蕻良的父亲,是个骄横果为、眼界开阔的人,因思想激进,从新如流,被......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