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研究网检索
新闻与传播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311项符合 文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479秒)
文化的发展总是和技术的进步结合在一起。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的内容,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文化的深层结构。  一,技术区分了人类两个视觉传播阶段的内在不同。  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中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视觉转向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巴拉兹在《电影美学》说......
摘要: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关键,而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建设决定了专业办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高低。本文主要以新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思路,探讨如何利用媒介数字化技术变革,大力发展“特色化”实验室教育,为学科建设闯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新闻传播实验室、数字化、新媒体技术  随着新闻传播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化、专业建设的规范化以及媒介对新闻传播......
  钱莲生:   男,汉族,1967年7月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中共党员。1994年7月山西大学现代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土学位。1994年8月分配至哈尔滨广播电视报社,历任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辑。1999年9月被评为主任记者,2004年9月晋升高级编辑。2006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现任《中国新闻年鉴》主编、编辑部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
  姜飞  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8年考取四川大学新闻学院硕士,2000年提前攻读博士,2003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播学研究室工作至今。2009年起任传播学研究室主任,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侧重以下三个研究视角:  (1)从历史视角关注传播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不久前,潘忠党教授在国内发表了题为《解读凯利·新闻教育·新闻与传播之别》的论文,[1] 其中以较大的篇幅谈到了关于传播学教学的问题,又一次引起了对传播学教学的关注。   传播学引入中国是从教育界开始的,其时间无论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是70年代末期,筚路蓝缕的开山者是当时从事新闻学教育的学者。传播学刚进入中国,就引起了新闻学研究......
  钱莲生   男,汉族,1967年7月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中共党员。1994年7月山西大学现代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土学位。1994年8月分配至哈尔滨广播电视报社,历任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辑。1999年9月被评为主任记者,2004年9月晋升高级编辑。2006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现任《中国新闻年鉴》主编、编辑部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就提出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美国学者赖特在其1959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文中将“三功能说”进一步扩展,提出了传播的另一重要的功能——提供娱乐。大众传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文学的、艺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等。新闻又是大众传播的主要内容......
内容简介:“无冕之王”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新闻人追奉的理念之一,中国语境中的“无冕之王”不仅体现出对更高职业权力的追求,而且隐含着“内圣外王”的话语模式。“内圣”源于传统“君子之德”,秉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人格精神;“外王”则是对英美新闻业职业规范与原则的中国式移植,将记者身份定位为“自然人”、“社会第三者”、“法官”、“社会检......
                              名词工作的“学科”含义及其使用

                                                         作者:王怡红
  做学科名词,给名词定名和定义,既与学科概念本身有关,实际操作过程中,又牵扯到对学科名称使用的问题。如何恰当地使用学科名称,给现有的知识分类,包括给分支学科冠名,限定不同研究领域的边界,避免学科使用上的随意性、学科概......
  2008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对电视节目进行了大规模改版,以符合新的时代要求,《朝闻天下》、《新闻1+1》和《今日观察》等节目都是改版后的“新面孔”,按照白岩松的理解,这次媒体改革实际上拉开了“民主序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民众渴望有更多的知情权、表达权,而只有媒体进一步开放,民众才能有更多知情权。[1]  《今日观察》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这档节目......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