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网检索
哲学中国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650项符合 文化交流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501秒)
 
巫白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梵文学家、佛教因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哲学学科重要奠基人,“印度总统奖”获得者,中国佛教协会前顾问。巫白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0月2日23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巫白慧先生1919年9月9日出生于香港,广东惠州人。1940年,被太虚大师选派到印......
  
中国全面走向现代化是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9年开始的。当时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划时代的转变,给包括宗教界在内的大陆各行各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即是这一系列变化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作为一个佛教徒,在这里我想着重介绍一下大陆佛教的劫后复兴,并就......
历史地考察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欧洲文化...
本书深入分析了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呈现了莱布尼茨处理...
  
学会定名“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英文译为:The  Shang  hai  Association  Of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Western  Philosophy  and  Culture,缩写为SACS。
学会的前身为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成立于1987年,创始会长为著名哲学家冯契教授。1996年丁祯彦任会长时改会名。现任会长为杨国荣,秘书长为郁振华,副会长有童世骏、俞宣孟、施炎平、......

在全球化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卷入不同文化相互冲突的漩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于是,中西文化之争的困境又重新摆在我们面前。但是,全球化作为一种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结构性转换和重建,将形成一种全新的价值依托、文化经验和生存方式,这就使得理解问题的范式比以往有了转变,中西文化之争也有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重新理解。

一、两种......
  
中国思想学术发展到隋唐,出现了鼎盛的局面,儒学、经学、佛学和道学等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隋唐思想文化中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特点就是以佛教兴盛为标志的儒佛道三教鼎立。有学者称“从三教鼎立佛教为首,到三教融合儒教为主,是唐宋哲学发展的总脉络”[1](p.2),这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对隋唐思想学术特点的一种看法。隋唐时期三足鼎立的儒......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之交文化的醒目特点是回顾与展望。这并不足以为怪,自从人类有了世界概念以来,作为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它便不是单纯的时间概念,而且成为人类心理的“断面”:如同个人往往把年划分为新旧自我的时限一样,人类则把世纪末视为旧时代的终结,而世纪初为新时代的开始。这其实是人的“超越天性”的反映:对现实的永恒不满,对未来或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作......
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世纪之交的哲学也为这股回顾和展望气氛所“感染”。哲学...
主持人开场语
国学问题百年来一直在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讨论?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关注?当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落后了,人们认为是传统文化作怪;当政治独立、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开始文化反思;当经济全球化开始、强势文化借着现代技术迅速传播的时候,人们也出现了反思和寻根。百年来的讨论说明了什么呢?
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认为,所有的国学讨论,归根到底都是东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