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研究网检索
中国古代史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249项符合 文学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359秒)
  简帛是简牍和帛书的合称,简与牍都是用竹或木制作而成,窄长的称为简,大块的称为牍,帛则是白色的丝织品。简帛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战国时期的《墨子》一书中曾两次出现“书于竹帛”一词,形象地说明了当时书写材料的特征。即便是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简帛仍然与纸张并行使用了很长时间,一直到南北朝时以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简帛类文献......
  经过近5年的努力, 2015年, 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墓主确认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总计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 (套) , 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超过了同时期的许多诸侯王墓。2016年3月2日, “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召开, 考古专家称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乡论是乡里民间舆论的概括,因其发生地属于广义上的乡里范围,故被称为乡论。“乡论” 一词尽管出现在东汉后期,且在当时特定政治生态下体现为以人物评论为主旨的议论,但这只是乡论演变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并不能涵盖乡论的各个历史阶段与内涵,比如西周春秋的国人议政、周秦之际的“巷议”以及两汉的乡谣俚语等。本文即以“民间舆论”为视角,以“乡论”作为分析工具,探讨......
中国历史经过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阶段漫长的进步历程,进入到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实现统一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是秦王朝和汉王朝统治的历史阶段。在西汉和东汉之间,又有王莽新朝的短暂统治。在这441年的历史阶段内,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秦汉人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主要舞台,进行了生动活跃的历史表演,同时推动了中华民......
2015年秦汉史研究成果丰硕,发表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70余部,并成功举办了“汉光武帝刘秀柏乡登基暨东汉开国1990周年学术研讨会”“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等多场学术会议。限于篇幅,仅择要分类介绍。
一、政治史
政治史依然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领域,论文数量占比较大,研究多集中于职官、制度史、政治文化与政治事件等方面。
黄今言《西汉“都吏”考略》(《中华文史论丛》第1期......
内容提要:本文意在讨论诸如爰书、劾状、奏谳、议狱等与司法活动相关资料的价值问题。确切地说,是对作为“第一手资料”的出土简牍文献可能具有的局限性进行考察。虽然它们出土于距今约两千年前后的墓葬或遗址中,却也无法保证自身所记载的内容就完全可信不疑。不论是起事的下僚,抑或是决断的上官,均可能在无意或有意中影响到文书记录的真实性。贪赃枉法之外,有时,为了追求......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从未中断,而没有中断并不意味着没有经历变化,相反,恰恰是这种应世而变造就并彰显了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韧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而不断自新,能够依靠理性来寻求自我突破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五蠹》),这种强调法度顺应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思想作为文化自新的一种体现,在汉代法律思想嬗变及传统社会......
一、学术史回顾
20世纪90年代出土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有许多身份为各种“吏”者,这些“吏”多与“民”合编在同一簿籍中,簿籍的名称或称作“吏民田家莂”,或称作“吏民××簿”。吴简陆续公布后,针对简文中的“吏”与“吏民”,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向展开:第一辨析各种“吏”如“真吏”“给吏”“军吏”等的身份,第二讨论三国吴乃至魏晋南北朝......
▍深入挖掘廉政内涵

  至迟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对“廉”字赋予清白、公平、俭约、方正、高洁、明察等含义,并与政治兴衰相联系。齐国思想家晏子说,“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还提出如何“廉政而长久”的命题。管子将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约战国时期出现的《周礼》在总结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
商周时期,中华先民最常用的书写工具应是简牍和毛笔,这一点可从“典”“册”二字的字形及甲骨上的朱墨涂写获得证明。但由于材质原因,这类文献已很难被今人发现。目前考古所得最早的典册文献是战国时的,再古的文献,则是由特殊工具书写于特殊载体上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相对于典册的正常书写,它们可称为“特种书写”。
  甲骨是商周时人使用的占卜道具,他们有时(但并非......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