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检索
中国考古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2484项符合 日本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4.954秒)
    内容提要: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体质特征和比其早的绳文时代人群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之间可能不具有继承关系。本文主要根据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日本不同时期人群的起源和演化。此外,还从中国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骨材料的研究探讨了日本弥生时代人群的源乡。虽然现代日本人起源的“移民说”基本得到认可,但因古代人骨材料涉及的出土地点和时代有限,......
   
    王仲殊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中国汉唐时代考古学,兼及日本考古学和日本古代史。1950年,王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努力学习,辛勤工作,多有成就。1978年以来,王仲殊先生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我很高兴广大的中国读者,能够藉由《金印国家群的时代——东亚世界与弥生社会》中文版的出版,认识并理解开拓了与中国正式交流的古代日本(倭)人所拥有的智慧和付出的努力,以及古代日本与汉代中国的密切关系。
  长期以来,日本向中国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如在奈良时代(8世纪),日本积极推进中国化的进程,仿效中国长安城建设日本平城京;以唐律为基础制定大宝律令;引......
  中国与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不仅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而且在古代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彼此交流较多,起源于中国的制瓷技术和中国产的瓷器在中国本土以外的生产与使用也最早出现在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它们是中国瓷器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文化影响的开始。

韩国木浦海洋博物馆对新安沉船打捞出水文物进行的展出。刘珊珊摄
  陶瓷始出国门

新安沉船出水的朝鲜半岛生......
    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大地震,津波(为日本汉字、中文作海啸)所带来二战后日本空前的灾难,由今日发达的通讯科技,瞬间传播到整个世界。天灾恐惧之情,如在目前。迄今死亡、失踪的人数,数以万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地球村上人都感同身受。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对于是次日本受害者,我们谨致以沉痛的哀悼。
    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次灾难发生地方,更是我年青时......
    1月23日~2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应邀去日本进行了为期9天的学术考察。1月24日,王巍应日本东北绳纹遗址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的邀请,前往日本参加了在东京都银座的朝日大厦举行的日本绳纹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做了题为《从东亚看绳纹文化》的讲演,几位日本学者分别就日本北海道和东北地区的绳纹文化的聚落、墓葬、祭祀等方面进行了讲演。随后,参加讲......

 
日本滋贺县高岛市的上御殿遗址中出土了日本国内首套鄂尔多斯式铜剑的铸造模具。
    日本滋贺县文物保护协会8月8日发布消息称,在该县高岛市的上御殿遗址中,出土了日本国内首套具有鄂尔多斯式铜剑特征的双环剑柄短剑铸造模具。鄂尔多斯式铜剑存在于公元前350-公元300年前后的中国华北及内蒙古地区。
    日本共同社8月9日报道说,此前,人们认为铜剑都是经过朝鲜半岛传入日......
    近现代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和与其一衣带水的日本在许多方面都显现出了相似性,这同样体现在考古学上。考古学这门学科在两国都不是土生土长,是“舶来品”“西洋镜”。随着西方考古学思想的渗入、外国考古学家在本国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本国的社会变革和新兴思想的萌发等,考古学诞生了。再观两国田野考古方法的引用,也更加显得渊源已久。日本的田野考古方法是滨田耕作......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20日报道,来自日本考古学协会等组织的专家当天调查了奈良县樱井市的箸墓古坟。此地由日本宫内厅管理,这是首次允许研究者入内。 
  箸墓古坟前方后圆,规模宏大,纵向长达280米,传说建造于公元3世纪后半期,被认为是邪马台王国卑弥呼女王的墓地。但是,日本宫内厅认为古坟是孝灵天皇皇女的墓地,所以禁止挖掘和取走遗物。 
  16名研究者当天上午花了......
  从稻作农耕到青铜器和铁器东传日本列岛、从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跨海到鉴真东渡、从遣唐使求学大唐到抗击疫情守望相助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日两国的交流交往一直备受关注。
  2022年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从考古视角看,中日两国古代交往交流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50年来,双方在考古领域有什么合作研究及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