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检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309项符合 英国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4.786秒)
摘要:立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高铁产业创新发展的实践,利用对业内18家核心机构、300余人次的调研资料,采用产业创新体系的分析框架,对高铁行业技术赶超现象进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解释。研究发现:铁路制度的调整塑造了微观主体的技术创新激励,是解释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关键;市场需求的升级在高铁技术赶超中发挥了基础性乃至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必要......
摘要: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中美贸易摩擦趋于常态化,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应对新挑战成为重大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浓厚研究兴趣。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无疑是此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催化剂”,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不会从根本上......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工业化的推进和工业产业发展,形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结构特征,这既符合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也与不同时期的国情世情相关,更受我国政府和工业企业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70年的工业结构变迁史表明,坚持经济体制改革、遵循要素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动规律、保持技术创新的高投入和自主性、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制定符合工业化......
摘要:国内外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理论、评价、机制和政策五个方面,在梳理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五方面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内涵已经从传统的经济视角拓展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维视角;理论研究已从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逐渐延伸到环境、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理论;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分析中,一般是根据层次分析法设计指标体系来......
摘要:文章基于2008~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中死亡老人数据,将死亡老人微观调查数据与所在县(区)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起来,实证检验地区差异对中国老年人临终医疗与照料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老人临终前的医疗与照料费用绝对值及其占家庭收入比重均高于中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差不大。此外,老人临终费用与地区人均GDP之间呈现“U”型变化......
摘要:组织成长过程中如何实现双元制度逻辑的平衡共生一直是有待解决的学术难点。共益企业作为一种新型混合组织形态,在实现基于商业组织的市场逻辑与社会组织的社会逻辑之间的共生均衡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双元制度逻辑下的组织合法性获取与维持困境。本文基于制度多中心理论尝试化解共益企业成长过程中由于双元制度逻辑带来的冲突性制度矛盾与制度压力,分析了共益企......
[摘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造业全球产业格局也在发生巨大变化。2005年以来,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格局呈现中等收入国家、东亚和太平洋国家快速崛起的特征,但2015年的变化趋缓。由于中等收入国家国内供给能力的增强、市场的扩大以及“逆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呈现“缩短”的趋势。影响制造业产业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源禀赋变化、国际政经关系......
提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学术界应跳脱要不要建设思维框架,集思广益于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的学术讨论上来。雄安新区与深圳的建设环境和背景不同,雄安新区应突出创新定位并深化以创新为导向的改革;可以考虑围绕中国工程院发展,在雄安新区建设总部或者分支机构;高水平建设雄安大学,使雄安大学成为雄安创新发展......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70年来,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由弱变强、由落后变先进的发展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成就:第一,发电能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世界落后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增长上千倍,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价格可承受的电力供应;第二,电力供应从难以保障进入高可靠性水平阶段,电网规模稳步发展,电压等级......
摘要:资源与环境约束导致发展空间不足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取得了成效,国内关于绿色发展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能源转型与低碳工业化是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新动力。十九大之后,改革方向和措施包括:(1)创造工业绿色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2)加大对新兴绿色产......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