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学网检索
中国民族文学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846项符合 欧洲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27秒)
  对于族群性和地方性因素的超越,以及对于普遍性和共通性的追求,始终是阿来写作中呈现出来的自觉与不自觉特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排斥来自于个人血缘、地缘与文化背景的因素,恰恰相反,那些因素正构成了他作品中的异质性与魅力所在。在汉语书写中带有某种异域风情意味的藏地藏文化,经过阿来的叙述与赋形,脱胎换骨,成为不仅被他者所理解,而且为他者所感同身受的历史......
  民间文学在民众中产生与传承,她具有区别于作家文学的独特文学性与审美性。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发展、研究与新的民族国家话语建设紧密相连。
  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新”发展(1949—1966)
  民间文学进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话语不仅影响着民间文学的研究,它本身亦成为其研究的一部分。这一时期民间文学成为铸造新的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因此首要就是从政治......
  摘 要:陈岗龙先生文学研究以蒙古文学为中心,涉及古代、现当代、民间等各个时期及领域的文学。他从比较视野出发,把蒙古族文学与藏族文学、满族文学、汉族文学或者印度文学、蒙古文学、俄罗斯文学等国别文学进行比较。陈岗龙是比较文学理论的自觉践行者,在影响研究中积极倡导跨语言研究方法,在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中灵活运用主题学研究方法,他还注重跨学科研究方法。陈岗......
  摘要:受到西方“民”“民间”“民族主义”影响,同时亦承继中国本土“重民”思想,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仁人志士就关注民间文学;同时西方传教士亦关注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翻译。此间,除了“学术的”目的外,另一脉络,即民间文艺的通俗化实践也并行发展。1949年以后,民间文艺与大众文艺紧密结合,甚至有过合一趋势。本文结合肖甘牛的民间文艺搜集整理进行论......
  在文化传播、交往、接受、融合之中,这些由少数民族所带来的视角转换,激活了一度沉寂的文学遗产,敞亮了被遮蔽的文学地理,让“世界”的图景更加完整,也成为建构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一种有效途径。“世界文学”的新视野,对于重新认识中国文学,理解亚非拉的文学渊源,重建亚洲与欧美文学的结构性关系,进而构造一个超越性的文学理想,想象一个更美好的文学未来生态,都有......
  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武侠小说显然走向末路了,但武侠的情感结构则可能散入新兴的通俗文化之中,变换了模样和气质,而依稀绵延,赓续流播。
  前不久读到一位哲学教授写的批判武侠小说的文章,大致的意思是,武侠小说代表一种停留于原始“互渗律”层次上的幼稚思维方式,它基于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人性观,弥漫于民众思想深处,是对主客相分的健全常识的遮蔽和解构,武侠精神向......
  导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列为五大领域,为确认非遗的表现形态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分类框架。首先,非遗来自生活实践,并在遗产化进程中被切分、归类、标记和认定为遗产项目,出现在不同的领域或门类之中。但就文化现实而言,非遗的实例通常都涉及来自多个领域的遗产项目,并不以单一的表现形态自在自为。其次,领域与领域之间乃至项目与项目之间的......
 
    第21期“民文沙龙”活动预报  
    
  题 目: 草原音乐与中原文学——以潮尔艺术为核心
  报告人:范子烨
  时 间:2019年6月4日(周二)13:3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会议室(建国门内大街5号11层西段1117室) 
 
 
  内容提要
 
  游牧人古老的潮尔艺术贯穿了整个丝绸之路。潮尔(Choor)是一种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的复音音乐。潮尔......
20世纪末,劳里·航柯在对西方史诗的研究中发现,史诗的范例是多样的,预言21世纪对史诗的研究将会更加多元化。随着世界文化多样性观念的深入,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视,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研究已受到世界关注。对民间口头文学、史诗传...
  [摘要]文章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出发,一方面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相关规定,分析非政府组织与该《公约》管理机关之间合作关系的确立和维护;另一方面以非政府组织认证制度与非遗项目评审机制之间存在的制衡性因素、矛盾性张力和演变轨辙为基本线索,观察非政府组织与其他保护非遗行动方之间的合作、博弈与对话。通......
首页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