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研究检索
近代中国研究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4357项符合 英国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61秒)
以衣食住行为主体的生活方式,衣冠服饰在中国处于第一位。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排列,而是社会制度所造就的文化模式。 
  ■服饰被提升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形成了衣冠之治的传统;衣食住行都受到礼制的限定,表明生活方式的高度意识形态化,这是前现代中国生活方式的重要特色 
  西方学者认为服饰是人体的“第二张皮肤”,这是从自然性着眼,对衣服的认识重在保温、舒适和美观。......
[本期全文]
 
 

[标题]兴中会在孙中山革命活动中的意义
[作者]松本武彦  周洋池译 自子明校
[提要]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综观他的年谱,在笔者看来,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对革命运动的筹划,大多是在国外进行的。从1895 年至1911 年先后发动的十次起义中,孙中山在国内直接领导的只有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7年的镇南关起义。而三民主义酌原型,正如他本人后来所......
中国参加一战不是一次单纯的外交行为,它对中国的内政、思想、文...
[名称]太平天国同外国的关系和对外国的认识
[作者]王庆成
[出版/发表]《文史知识》1988年12月
[提要]1853年4月27日,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刚一个多月,南京江面就来了一群不速之客——英国驻华公使文翰及其随行人员乘“何默士”号兵舰来访。从此,太平天国历史又增添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阅读]
...
[名称]十九世纪的香港
[作者]余绳武,刘存宽
[出版/发表]《北京中华书局》、香港麒麟公司
[提要]本书叙述英国攫取香港决策过程、占领该地区始末和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论述“香港殖民地”的政治体制、文化教育和社会结构,以及19世纪香港经济的发展变化。
[阅读]
...
  摘要:辛亥南北议和第二、三次会议之间,袁世凯对于唐绍仪提出的通过召集国民会议公决国体政体的议案,迟迟未作答复。他虽然大权在握,但在亲贵、革军、尤其是列强的压力之下,必须竭力保持平衡,避免局面失控。列强本来赞成君主立宪的居多,随着局势的变化,英国逐渐倾向于接受由中国国民公决的共和制作为解决时局纷争的选项。与英国具有同盟关系的日本坚决反对中国改行共......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第5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
王建朗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内容提要:珍珠港事件后,中国积极推动反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建立,并派遣远征军出国作战。中国还积极扶助周边国家的抗日活动。第一次缅甸作战失败后,又努力推动缅甸反攻战。缅北作战揭开了亚洲地区盟军对日反攻战的序幕。中国顺应形势变化,适......

[名称]1949年以前中国政府收复香港的尝试
[作者]刘蜀永
[出版/发表]《历史研究》1997年 03期
[提要]1949年以前中国政府收复香港的尝试刘存宽刘蜀永香港问题是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背景下形成的。1841年1月25日,英军强行在香港岛登陆。1842年8月2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占香港岛。1860年3月,英国政府派...
[阅读]
 
...
西方记录中的中国历史,犹如一面来自外部的反光镜,照亮了我们自己习以为常因而不曾深究的部分。近日,《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由北京时代书局首度出版,老照片收藏家沈弘耗时十年精心编译而成。
 
书中内容选自享誉百年的《伦敦新闻画报》,汇集和展现了晚清1842~1873之间的中国世俗社会生活图景,包含500张罕见的西方版画和50万字西方......
[本期全文]
 
天津英租界皇冕契及其他    俞鸿昌 译
  1860年,根据《北京条约》第四款“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之规定,英国公使额尔金和恭亲王奕、直隶总督恒福、通商大臣崇厚就天津开埠开辟租界进行密议,划定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东临海河西岸,即紫竹林地区为原订租界。英国政府称之为皇家永......
首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