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检索
中国考古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2890项符合 文化交流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67秒)

  8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呼斯塔遗址现场座谈会”召开。
 



座谈会现场 记者 齐泽垚/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李军,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水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魏坚,辽宁师范大学教授田广林、河南大学教授......
  在赴外文物保护与研究机构中,有一支队伍走在了前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代表中国政府,加入到柬埔寨吴哥古迹的保护行动中,持续至今。近30年来,中国政府派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保护吴哥古迹所提供的援助,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作为这支专业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际文物保护研究与合作中心研究员王元......
  近日,首届仰韶论坛在线上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文物部门、考古科研机构及高校的考古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围绕仰韶文化考古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充分展示了仰韶文化研究的新发现、新进展。

南京博物院藏大汶口文化的花瓣纹彩陶盆 李韵摄/光明图片
  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左右,遗存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涉及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西南茶马古道作为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大通道,一千多年来在边疆治理、民族融合、中外交通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国内部分通过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干线及众多分支将西藏与其他广大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汉藏民族血脉相连的历史见证;其国际部分则从西藏腹地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出发,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通往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地区,在中......
一    中国古代铜镜的制作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并对整个东亚古代铜镜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古代铜镜的研究历来为金石学家所关注,更为近代考古学家所关注。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铜镜进入到第一个发展高峰时期,铜镜不仅广为使用、制作精良、镜背花纹及其装饰丰富多样,而且渡过大海东传到日本列岛、朝鲜半岛等地,直接影响到朝鲜......

  19世纪,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将历史上连通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称为“丝绸之路”。今天,一谈到这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贸易通道,人们往往更多联想到的是两次出使西域的西汉人张骞。而随着新的考古证据不断地涌现,关于汉代之前丝路踪迹的研究,成为考古学、历史学等许多学科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新证据不断发现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许多玉器......
  2023年1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研论坛、青年论坛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共有8位汇报人进行了汇报,汇报人员准备充分、内容新颖、资料详实。
  上午高研论坛由施劲松研究员、丛德新研究员主持。
  高研论坛
  何以大邑商
  主讲人:何毓灵研究员
  用考古学方法探索甲骨文记载“大邑商”真实内涵始终是殷墟考古的重要课题。讲座分为六个部分:甲骨、金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研论坛简介


  主讲人:何毓灵 研究员
  主持人:施劲松 副所长
  内容提要:
  用考古学方法探索甲骨文记载“大邑商”真实内涵始终是殷墟考古的重要课题。本讲座在简要梳理“大邑商”考古研究历程的基础上,以聚落考古的视角重点讨论近二十年来洹北商城、殷墟布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特别是以陶家营、辛店等为代表的洹北商城、殷墟外围......
  徐昭峰教授主要是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的,自2008年入职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以后,为适应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将自己的研究视域扩展到了东北地区,研究时段也上溯到了新石器时代,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我本人长期致力于东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先后出版的《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和《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对东北地区旧石......

  《易经·系辞》说,炎帝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耜之利,以教天下”。作为三皇之一和中华农业的鼻祖,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而关于炎帝故里的记载和传说也众说纷纭。1月23日,山西高平神农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的主题是“传承神农炎帝文化、增进中华民族认同”,目的是通过对高平炎帝文化的丰富内涵......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